好多家長都相信多生一個小孩會令他們有個伴、有照應,有助促進學習與成長,但事實是否如此?日前陳柏宇與太太符曉薇於為兩女開設的IG帳號中分享,家姐Abigail學校要交一張姊妹合照相片,卻令父母大傷腦筋,拍一張和諧合照竟這麼難?原來兄弟姊妹相處大有學問,年長孩子可作為年幼孩子的榜樣外,亦可發展出同情心、同理心,好處多多!下文將為大家詳細講解箇中好處。
日前陳柏宇與太太符曉薇為女兒開設的IG賬號分享,家姐學校要交一張屋企嘅相,於是企圖讓兩姐妹合照,分享中寫道:「家姐學校要屋企嘅相,阿妹呈現最真實嘅一面!好彩最後兩張都有笑,唔知老師見到會唔會笑呢?」幸好最後的照片中兩姐妹都露出了笑容,總算大團圓結局,老師見到如此的過程及成果應該滿意吧。
許多家長都相信多孩家庭的孩子可以互相照應,學習發展更快進步,事實又是否如此?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兒童發展的研究發現,有兄弟姊妹陪伴成長的小朋友,其認知能力、同情心、心理健康發展均比獨生孩子優勝。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大約450對年齡介乎1歲半至4歲之間的兄弟姊妹,在研究過程中透過家訪、設計特別情境,例如假裝受傷或破壞珍貴物品,以衡量孩子的同情心水平。然後,他們向孩子解釋他們的感受,並紀錄孩子們當下的反應。
18個月後,研究人員再次家訪,再進行類似的同情心測試評估,研究跟兄弟姊妹生活的小朋友,個性發展上有著怎樣的變化。
多倫多大學一項針對年幼兄弟姊妹相處對兒童心智發展影響的研究發現,年幼和年長的兄弟姊妹都會隨著時間發展,對彼此間的同情心有正面的效果。研究發現,兄弟姊妹可從磨合與相處的過程之中,達到雙向互動、促進成長的效果:年紀較小的弟、妹會產生強烈的同情心;年紀較大的兄、姊經過跟弟、妹相處,慢慢學習、發展同情心。
研究調查又發現,在多孩家庭當中,無論兄弟姊妹關係是否理想,在經歷過一段日子的相處,他們的同情心發展仍是會有改變。表面上兄弟姊妹間時有爭吵,這些狀況卻造就了他們互相學習的機會。 研究又發現姊妹間的同情心發展,比起兄弟之間的同情心發展改變更大,進步更顯著。
而研究另外一大發現,若兄弟姊妹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大,他們對彼此的影響力亦相對更大。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年長的兄姊能更有效成為年紀較細弟妹的榜樣。
雖然上文數到多孩家庭中的兄弟姊妹在情智發展方面有相當多的優勢,然而在香港尺金寸土、物價高企的環境之下,能夠集中資源養育一名孩子,其實在經濟資源層面上是較為可取。看過這麼多不同意見之後,你會選擇做一孩家長,還是想心思思多生幾個孩子,讓他們互相扶持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