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濕疹在兒童身上頗為常見,但有部分家長在子女患濕疹初期並沒有為他們進行治療,以致久拖不好,不單會使子女因患處痕癢難耐而影響睡眠質素,導致無法專心學習;更可能會影響外觀儀容,對子女自信心及心理發展造成嚴重打擊。因此,家長應於濕疹初期帶子女去治療濕疹,以免令病情一發不可收拾。
要成功治療兒童濕疹,首先要了解其病因及形成機理。從中醫角度,兒童初期濕疹的成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母親懷孕時進食「濕、熱、毒」之食物,或消化道狀態不佳,造成胎毒,令胎兒形成易患濕疹的體質
父母本身有濕疹或過敏體質,並遺傳給胎兒
對奶類食品消化不佳,令內臟積聚濕熱
感染風寒、風熱
接觸外界刺激,如塵蟎、化學品、疫苗等
因天氣轉變而被誘發
一般來說,濕疹爆發的初期通常會出現對稱性的分佈狀態,並出現於四肢的關節部位,如手指內側、膝後、足踝及手腕等位置,傷口亦會有滲水、紅斑、丘疹等情況。
風熱型:發病迅速,以紅色丘疹為主,皮膚泛發潮紅,甚至腫脹。
風寒型:由風寒誘發,局部出現紅疹痕癢,手腳冰冷,難排汗。
濕熱型:皮膚潮紅掀熱,繼而紅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有滲出液。
脾虛濕蘊型:皮疹以丘疹或小水泡為主,皮損潮紅,可見鱗屑。
從中醫的觀點來說,小兒的臟腑比較嬌嫩,尚處於發育階段,因此治療初期濕疹時,用藥不能過於苦寒,避免刺激腸胃,而且亦要留意中藥的味道,藥材的選擇以易入口為優先。
在外治方面,中醫多用中藥外洗治療兒童濕疹,因有部份兒童或許未能適應針灸治療,又或是因他們動作過多,影響中醫在施針治病時的準繩度及療效。此外,中藥外用藥膏亦是另一個可行的濕疹治療方案,中醫多會用紫草油、紫草膏,或者外用藥劑,直接為傷口止痕及消炎,緩和濕疹初期的症狀。
但對中醫來說,無論採用的是內服或是外治的方式治療兒童濕疹,最重要的始終是先找出病因,進而對症下藥,才可改善和強化患者體質,疏導病情,加快康復進度。濕疹患者在發病初期及早接受治療亦是關鍵,因拖延治療濕疹的時間愈久,受影響的身體部位就會愈多,治療濕疹所需的時間亦會愈長。一般而言,中醫治療濕疹所需的時間大概是4至8週,快則1星期開始見效,但須視乎患者具體的體質及證型而定。
中醫治療濕疹,向來以對症下藥、治本為主要目的,但西醫治療則著重短期成效,主要是為患者快速消炎,但長遠來看,對患者的體質及康復過程都會有反效果。過往不少濕疹患者因長期塗抹類固醇、服食治敏丸及抗生素,影響了中醫治療濕疹的所需時間,原因是選擇西藥治療僅可以暫時性壓抑體內過敏反應,但事實上致敏源仍然積聚在體內,故此患者一旦停服,就會引起濕疹再度復發,而爆發程度則視乎以往服用的藥物劑量而定。因此,對於曾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濕疹患者,中醫大多會為他們一邊採用中藥治療,一邊會循序漸進地減少類固醇的劑量,直至戒除為止。雖然治療過程會比較慢,但患者會更易適應治療過程。
然而,對於有部份濕疹患者,卻較為適合接受中西醫結合的治療,譬如有些兒童在濕疹發作時,會因患處痕癢難耐而造成無法入眠的情況,影響日常生活。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亦無可厚非地需要考慮讓子女服用抗過敏藥物,以作短期配合。
在子女濕疹治療的路上,家長的角色都是舉足輕重,除了為他們尋求適當的診斷及治療外,同時亦需要從飲食及生活習慣入手,積極配合治療。
首先,在飲食方面,家長應留意子女有否對特定食物出現過敏症狀。在中醫角度來說,由於小童的腸胃發展尚未健全,海鮮、奶類製品、豆漿、菇類等「發物」都容易產生濕熱毒並積存於孩童體內,誘發初期濕疹。如果想有更準確的判斷,可以為子女進行過敏測試,例如國外研發的「FABER」過敏測試就可以廣泛地驗出致敏源,針對致病根源進行濕疹治療。
第二,家長要確保子女排便及排汗系統良好,例如可以每日按摩子女腹部10至15分鐘,刺激其腸道蠕動。如果子女胃口不好,就要設法增加其食慾,例如山楂蜜便有效開胃及促進消化。此外,以海鹽開水浸浴亦對濕疹有消炎止癢的作用,有助舒緩病情,鹹度最好與海水相若,但如果患者身上傷口較多,鹽的濃度就應相應降低。
該名患者現已一歲多,當初幾個月大時接種疫苗後,形成風寒型體質,排汗不順,手腳冰冷,體溫較低,面色亦缺乏血氣,四肢及關節更開始出現濕疹。經過為期4個星期的中藥治療後,有助患者溫散風寒,令其體溫有所上升,出汗更順暢,濕疹情況亦康復了8成左右。
另一個病例是一名六歲小童,患上濕疹已有2-3年,之前一直接受西醫的類固醇治療,但由於家人擔心類固醇會產生毛髮增生等副作用,因此尋求中醫治療濕疹。患者體質較為瘦弱,脾虛寒濕,血氣不足,需長時間處理。經過6個月的中藥治療,已成功為患者戒斷類固醇,痕癢感大大減輕,傷口已不再滲液,皮疹顏色亦已變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