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是比較常見的足部問題,小朋友 4 - 6 歲已經可以發現,不單影響足部,也會影響整體肌肉協調。我們找來脊醫忻銘熹為大家簡介扁平足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要了解扁平足,首先我們要認識「足弓」。從兩腳的內側看去,可以看到一條明顯的弧線,那就是足弓。足弓幫助人們走路時吸收震動,避免腳部承受過多壓力。一般常聽到的「扁平足」就是足弓太低或沒有足弓,換言之,沒有內側縱弓的人就稱作扁平足。
其實所有的嬰兒都有扁平足,即他們的腳板內側沒有成人常見稍微彎曲的足弓。 一直到孩 子 2 歲左右,內側彎曲的足弓才會慢慢的出現。
一般而言扁平足可分成兩大類:分別是回復性扁平足 (佔大部份比例) 及僵直性扁平足。
回復性扁平足是指無承重下有正常足弓,一旦承重則足弓塌陷。造成的原因包括:
正常的生理發展:嬰兒內足弓脂肪較肥厚而導致扁平足,4~6歲正常兒童因生理性韌帶鬆弛也會有扁平足。
關節過度鬆弛:支持足弓周圍的韌帶過度鬆弛。
肌肉無力及不協調
是指不管腳有無承重,足弓都呈現扁平。造成的原因包括:
垂直距骨、跗骨連結,以及歪足畸形
香港暫時沒有正式統計受影響人數。但鄰近地區如台灣,平均每年 20 萬新生兒當中,約有 8000 名孩子是小兒扁平足,約佔4%,比例不算罕見。
若懷疑小朋友患上扁平足,當然是咨詢專業的醫護人員檢查。但也可以先透過以下幾個簡易的評估方法來檢測自己是否有扁平足的可能。我建議可以下面 4 個方法進行平測:
小朋友穿太大的鞋子,鞋子裡面空間過大,有可能導致走路時候要更用力去抓著鞋子,腳部肌肉比較易累。第二是小孩平衡力會減低,很容易失平衡跌到。若果小孩有遺傳性的扁 平足,太大的鞋子有機會令扁平足問題惡化,亦會令孩子的腳掌容易磨損或形成厚繭。
大部份扁平足病人都不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除非一般方法未能減輕症狀,導致日常生活出現嚴重不便,醫生才會考慮手術治療。
扁平足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但當患者站立或走動過多時,腳底拱橋下塌,腳底貼近地面,未能有效避震和承托身體重量,久之患者的足關節、膝關節、髖關節或會出現代償性症狀。扁平足長遠來說常見症狀有以下 4 個:
教導扁平足小朋友走路的方法如下:
1. 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小朋友的腳步,以確保他們有足夠的支撐力。
2. 穿舒適鞋子:給予小朋友舒適的鞋子,這樣他們就可以更自然地走路。
3. 練習正確的姿勢:教導小朋友正確的走路姿勢,並練習讓他們保持正確的姿勢。
4. 加強底部肌肉:通過合適的運動和練習,加強小朋友的底部肌肉,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走 路。
5. 支持器具:如果需要,給予小朋友適當的支撐器具,以幫助他們更好地走路。
6. 充分休息:確保小朋友有充分的休息,以避免疲勞和過度使用。
7. 給予鼓勵:鼓勵小朋友繼續努力,並給予他們適當的讚賞,以保持他們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