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內地通關,口罩令亦已取消,各種傳染病一下子來襲,令人惜手不及。除了一般傷風感冒外,亦要注意各種傳染病的預防與治療。當中第五病是一種於嬰幼兒群組不算罕見的疾病,另外若孕婦不幸感染,後果亦可能相當嚴重。我們特地找來兒科專科醫生林嘉儀,為大家簡介第五病的病理與成因,讓大家多些了解,做好預防與治療的準備。
第五病 (fifth disease),醫學名是傳染性紅斑(Erythema infectiosum),是由細小病毒 Parvovirus B19 引致的出疹性疾病。患者面部會出現典型紅疹,面頰呈紅色,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因此有有掌摑病別名。
大人跟兒童也有機會感染,但較常見於兒童。 如成人患上第五病,症狀會更輕微,可能只會感到關節疼痛或腫脹。
患者面頰會出現呈紅色疹子,像被人打了一記耳光。紅疹亦可能出現在身體其他部位,例如四肢及身體,但並不常見。紅疹一般會在 7 至 10 天內消失,而紅疹位置亦有可能出現痕癢情況。紅疹出現前數日,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發燒和疲倦的症狀。
相較之下,成人感染第五病,症狀會更輕微,可能只會感到關節疼痛或腫脹。
感染痊癒後,紅疹會於 7-10 天內完全消退。
幼兒出現發燒症狀,盡早求醫。若孕婦感染細小病毒B19,病毒可經母體傳給胎兒,並可能引致胎兒貧血,甚至死亡。如免疫力低的患者(例如:愛滋病及白血病)受到感染,亦可能引致嚴重貧血。
第五病一般都可以依靠臨床症狀診斷。絕大部分感染都屬於輕微的疾病,不需要特定治療,只需要藥物紓緩症狀,例如治療發燒、痕癢和關節腫痛。患者可以在家休息,直至完全康復。
如孕婦、計劃懷孕的女士及其他高危人士如免疫力低的患者),若曾與感染細小病毒 B19 的患者有近距離接觸,應向醫生求診,以便進一步治理。
第五病有機會引致關節疼痛,此併發症於成人較常見;部分高危人士如感染第五病,可能致嚴重貧血。
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衛生。如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應盡量在家休息,及避免觸高危人士如孕婦。
曾經遇過一位因為先天性感染 (母嬰感染) 第五病毒的早產嬰兒個案,患者出現嚴重貧血,即使於深切治療部進行及早治療,患者最終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