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您好,我是新手媽媽,我的女兒今年一歲半,十分活潑好動,也討人開心,但她有一個行為令我感到不解,她可以很善體人意(譬如知道我要出門上班了她會幫我拿外出鞋) ,但她時常 “故意” 做一些事,特別是我們叫她 ?inko “不要做” Liam 的(譬如要她不要將食物丟到地上,她就即刻在你面前丟) ,請問這是什們心態呢? 還有如何可以教導她 “no is NO” ,謝謝!”
答:
這位媽媽遇到的情形十分常見,作為新手媽媽,在管教子女上都需要時間摸索。
先談你女兒的行為, 看來她是刻意測試成人的容忍度和底線。這是兒童在摸索社交規範時常見的行為, 藉此探究有什麼是可以做和不可以做,以及其後果。而父母在管教及教導子女的行為時, 必須讓其清晰知道後果。舉例說, Nfl 當你叫她不要將食物掉到地上時,有沒有解釋原因? 有沒有告知其後果? 而當她把食物掉在地上時, 你會如何處理? 是否嚴格地執行懲罰呢? 如果沒有任何後果, 孩子很可能繼續做, cheap jerseys 當你的指示「耳邊風」。
另一方面, cheap mlb jerseys 很多家長都指示孩子唔好做這樣、那樣, 只說「No」,而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家長在管教時,應多告訴孩子什麼是「理想的行為」, 而非只著眼「不准做的行為」。 有研究顯示, 幼童的言語理解和專注力有限,當聽到「Don't xxx!」或「唔好xxx」時, cheap jerseys 他們只是會留心句子的開頭的幾個字, 即是「Don't」和「唔好」, 但對於內容卻沒有留意。 所以,他們只聽到「唔好」,但究竟唔好做什麼或應該如何做,他們可能根本不了解 。
總結而言, world! 家長在給予指示時, 要清晰、簡短及明確, 著重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才是理想。當孩子漸長, 可加以解釋原因。 另外,執行獎罰要分明及即時,持續並一致的行為訓練會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