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做晒功課未?」、「點解發緊夢?」、「坐咗15分鐘都開始唔到?」父母們是否每天總要三催四請,孩子才心有不甘地「乖乖」坐在書桌前,把功課完成呢?許多家長都抱怨,小學生的功課不算多、內容也很簡單,卻總是拖拖拉拉、愛寫不寫,不只讓家長要耗費許多心力督促,更嚴重影響親子關係,成為破壞親子關係的第一大伏!

小學時期其實是讓孩子養成孩子自主做功課的黃金時期!尤其是低年級的時候,趁著功課數量不算多,非常適合開始建立孩子自律、自主的習慣。以下與大家分享 5 個讓孩子自動完成功課的要點,只要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做功課心態,隨著年紀漸長,作業量越來越大,也能藉著維持已建立的好習慣,在學習道路上昂首闊步,勇往直前!

張欣欣傳授名師秘技:如何教小朋友做好功課學好中文?

自律做功課重點 1:先完成重要的事

張欣欣傳授名師秘技:如何教小朋友做好功課學好中文?

父母要讓孩子建立「先把重要事情做完」的意識。每日當孩子放學回家後,可以先陪他們聊聊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吃一些簡單的水果點心,接著就要讓孩子把當天的功課拿出來做了。每天都讓孩子先把功課做完,再做喜歡的課外活動,才能以規律的作息建立起習慣。

 

自律做功課重點 2:「親子共讀」陪伴孩子學習

父母可以花點心思為孩子製造一個容易專注、適合讀書做功課的環境:光線明亮、書桌上只擺放少量必要的物品、並把容易讓孩子分心的物品移走。

建議父母可以在書桌前陪伴孩子把功課做完,如果孩子遇到不懂的部分,可以一起討論、查字典、引導孩子思考,並一起找出答案。這樣「親子共讀」的互動方式,可以即時解決孩子的問題,也可以讓孩子建立「主動、積極找答案」的學習態度,而不是被問題嚇跑。

親子共讀不是照書讀!0至5歲親子共讀技巧大公開

 

自律做功課重點 3:訓練孩子專注力

孩子之所以做功課常常拖很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尚未建立出時間觀念。家長可以善用計時器,幫孩子訂定做功課、溫習的時間,例如一次以 15 分鐘為單位,每次專注完一個時段後,再以簡短休息作獎勵,讓孩子循序漸進,慢慢鍛鍊專注力。

 做功課計時可鍛練及培養孩子專注力,日積月累之下定能有可見的進步。
做功課計時可鍛練及培養孩子專注力,日積月累之下定能有可見的進步。

等到孩子可以專注之後,再慢慢把 15 分鐘延長至 30 分鐘、60 分鐘,便可以讓孩子明白到,只要保持專注,做功課其實並不可怕,甚至很快就可以做完。

 

自律做功課重點 4:建立有趣靈活的學習方式

孩子不愛學習,通常都是覺得太難、沒有成就感,或是太簡單、沒有挑戰性。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長期低落,可以花心思為孩子製造更有趣、靈活的學習內容:例如將功課內容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讓孩子知道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上可以派上用場;也可以善用互動遊戲的方式協助孩子學習,例如利用英文單字字卡,遮住單字的部分,讓孩子看圖猜猜看,藉此來讓學習不再是單向輸入,而是一種雙向互動的小遊戲。

 

自律做功課重點 5:鼓勵取代責罵,建議取代命令

責罵不單傷害親子關係,更會令孩子自信盡失。
責罵不單傷害親子關係,更會令孩子自信盡失。

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雖然身為父母,許多時不自覺會「愛之深、責之切」,一不小心,就會對孩子太嚴苛,但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盡可能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並且不要吝嗇讚美。得到你的鼓勵,孩子才能漸漸培養自信與成就感,成為學習的動力!

當我們認為孩子不夠好的時候,不用一下子要求完美,而是以「讓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只要有努力、有進步,都非常值得嘉許,千萬不要輕易責罵或發脾氣,不知不覺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不少教育研究經已指出,時常被命令的孩子容易有沒自信、被動、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所以建議父母不要直接命令孩子,而是改用建議的方式,以耐性培養出孩子的自主性與責任感!

 

總結:「做功課」是促進親子關係的橋樑,而不是互相傷害

做功課

做功課是難得的親子互動時間,父母若能善用這個時間與孩子共讀、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與興趣,不單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更能鞏固親子關係。希望大家能發揮上述5點的好處,讓孩子培養出自主學習與責任感,不單能自己完成功課,也有能力面對生活上的種種難題,身心得以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