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多月,小朋友陸續回到校園,不過亦因為未能適應,出現許多有關語言能力的學習問題。我們找來言語治療師Rocky Tsang為小朋友適應復課生活,以及為及早識別小朋友語言能力問題,提供專業意見。
疫情期間兒童會否因為經常留在家中,缺乏生活體驗,影響他們的表達能力?
疫情肆虐,令小朋友學習大受影響,不少家長留意到小朋友疑似出現言語問題,擔心是否有言語治療的必要。生活經驗減少或令小朋友語言接受減少、練習不足等,從而影響小朋友的表達能力。
雖然沒有其他特殊障礙,但其能力的落後仍有機會影響到日常溝通及學習,長遠也影響社交能力。
家長如何觀察小朋友有沒有出現表達能力問題?
家長可以自行觀察小朋友的語言能力,以下簡述一些 1-5 歲兒童的發展里程碑供各位參考。
大部份幼兒 1 歲起便能以單詞作表達。社交上,他們已懂以手勢、聲音或眼神作簡單的請求。
到兒童 2 歲左右,便會玩一些簡單的「假想遊戲」,例如模擬搭火車的步驟,以及能以2-3詞句表達,例如:「妹妹 焗 蛋糕」。
大概到 3 歲左右,假想遊戲變得更抽象,例如懂得使用積木模擬電話。表達方面,大概能以4詞句描述,例如:「狗仔 喺 梳化 食蘋果,之後 飲水」。
到 4 歲左右,兒童會開始自發與他人合作玩遊戲,例如會說:「你拎公仔去坐火車,我幫你拍咭」。
到 5-6 歲,語言能力已發展得相當成熟,近乎接近可以跟成人流利溝通的水平,語句中會包含豐富的邏輯思維,例如:「因為狗仔太曳,所以無骨頭啦」。同時,也能玩一些包含多重規則的遊戲。
可否介紹一些方法給家長,幫助小朋友改善語言表達能力?
家長可於親子遊戲期間加入一些「假想遊戲」的元素,模擬小朋友經歷過的事件。例如「到麵包店買蛋撻」、「去戲院看XX卡通」等,協助小朋友使用言語重現生活片段。
除了遊戲外,家長可考慮與小朋友進行親子伴讀。既可培養閱讀興趣,為將來自主學習打好根基,亦可幫助小朋友的語言發展。家長可於伴讀時運用不同的提問技巧及,小朋友討論故事內容,從而提升他們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現時不少幼稚園及小學已復課,有沒有方法可以幫功小朋友盡快投入學生活?
家長可參考學校提供的功課,了解學校的教學主題,然後與兒童傾談。需留意的是,「傾談」與「做功課」是兩回事。「傾談」強調雙方的互動性,家長需多鼓勵、引導,而非批評、督促。
如果子女不懂得描述圖畫或回答問題,家長宜利用功課上的圖片,或互聯網的影片解釋概念。
言語治療師 Rocky Tsang:www.hkspeechl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