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Montessori)是香港常見的教學法之一,主張培養小孩獨立自主的個性。不少商業機構和幼稚園也以此作招徠。然而,不是買了幾套教具便等於在教蒙特梭利,父母報讀之前宜分清真偽,免得白花了錢,還誤會蒙特梭利沒有用!究竟什麼是蒙特梭利呢?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創辦人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Dr. 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所發明 ,她認為手是小孩的第二個腦袋,只要通過訓練便能學到自理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孩擁有自由的選擇權,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慢慢嘗試,從而培養獨立自理的才能,跟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大相逕庭。
蒙特梭利提出每個小孩也有一個「學習敏感期」,即指某階段內,小孩只會對某件事產生興趣,而且會不斷重覆。如果錯過了學習敏感期,小孩日後便要花較多的時間和精神學習。以二至四歲的秩序敏感期為例,這個時期的小孩熱愛規律,無論是早吃餐、做功課、玩耍時間,甚至穿衣服的次序也要求一致性和重複性。
由於每個小孩也有自己的成長速度,「學習敏感期」也有快有慢,所以蒙特梭利的老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給予小孩自由的探索空間,並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引導。如果老師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恐怕未能培養出獨立自主的小孩,亦解釋了為何有些父母會認為「蒙特梭利沒有用」的真正原因!
蒙特梭利對環境、教具、老師的資歷也有嚴格的要求,以下3個方法教你分清真假蒙特梭利。
混齡學習是蒙特梭利的教育重點,讓不同年紀的小孩可以互相學習模仿。年幼的小孩透過模仿哥哥姐姐的工作,學習他們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年長的小孩通過幫助他人,則可以提升自信心;至於同年齡的小孩則可以互相學習成長。
蒙特梭利的理念相信6歲前的小孩都是以感官學習,從五感刺激腦部不同區域,所以蒙特梭利設計出一套適合小孩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具,包括「感官」、「日常生活」、「文化地理」、「語文」和「數學」。小孩可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具,從玩樂中學習。
真正的蒙特梭利教學,課室中必須最少有一位擁有蒙特梭利國際執照的老師。課堂中老師不會「主導」小孩應該怎麼做,反而會在旁觀察,適當時才作出引導,鼓勵讓小孩自主學習,所以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老師難以掌握箇中技巧。如果你發現有自稱是蒙特梭利的老師卻一直在命令小孩,便要多加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