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多時,令到不少小朋友的情緒問題統統浮面:上網課難專心、食飯走來走去、日日喺屋企跳跳紮冇時停;另一方面又可能成日出現擔心焦慮、不停洗手,經常表現「唔安樂」、表達能力差、不願與人溝通……到底係疫情困在家造成,抑或是小朋友有情緒與行為問題?我們找來兩位心理學家:臨牀心理學家黃沛霖博士,以及輔導心理學家吳芷嫣,嘗試從心理學角度為家長解答心中疑慮與難題。
吳芷嫣女士:
首先要了解所謂「曳」,好多時候在父母眼中是小朋友的問題行為。
小朋友「曳」、佻皮,很可能是發展障礙問題,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因為分心、扎扎跳等,有時會令人誤解為「曳」。
大多數情況下,小朋友的問題行為其實許多時候來自管教上面嘅陷阱。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小朋友做了壞行為之後,錯誤得到家長的獎勵。例如小朋友透過大叫想得到家長的注意力,而家長每次都在小朋友大叫之後提供專注,小朋友的壞行為得到家長的關注作為獎勵,自然會持續問題行為。
黃沛霖博士:
研究發現大概20至60%的脾氣性格特質是遺傳,換句話說,有40至80%的行為問題是環境因素所構成。
黃沛霖博士:
小朋友大概四歲半已經可以接受IQ評估。IQ評估主要看小朋友四種認知能力:包括語文能力、推理能力、短期記憶,以及處理速度 。 IQ可以辨別資優或智障兒童,以提供合適教育。
EQ是指情緒商數,指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以及在涉及其他人的情緒之下,作出明智決定及處理壓力的能力。
AQ即逆境商數,表示人於逆境當中的處理能力。當中包含四個元素:控制度、影響度、責任及持續性。
3Q之中,只有IQ有正式評估。雖然如此,有部份專家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EQ與AQ的影響力比IQ更多。
黃沛霖博士:
評估可以掌握小朋友認知能力的強弱, 以計劃小朋友的教育需要。舉個例子,一位小朋友語言能力只屬普普通通,但他的推理能力非常之好,他可以安排他集中發展着重視覺的推理能力,例如建築、工程方面等知識。而另一個小孩子,如果他的語文能力較強,可能適合文科方向發展,例如法律等。
黃沛霖博士:
現階段未有太多實證支持提升IQ嘅方法。 但如上面上述, IQ測試可以了解小朋友的認知特質, 以計劃教育方向。
吳芷嫣女士:
有關EQ情緒智商,可以透過情緒管理或訓練以改善情緒的表達及控制能力。
2-8歲左右的幼兒,可以透過親子遊戲時間,有父母協助孩子在遊戲的過程表達情緒。期間,孩子也可以從父母身上學習情緒詞彙。
較大的孩子,可以透過情緒管理訓練,以較合適的社交方法宣洩情緒。
AQ逆境智商,首要條件,可能是孩子要有機會接觸逆境。由於時代轉變,以往的家庭可能是一位家長照顧七位孩子。但現在的社會,許多家庭奉行一孩政策,有時候七位照顧者,照顧一位孩子。變相讓孩子有較少的機會接觸逆境。
在承受逆境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知道人生並非能夠一帆風順,按照孩子的能力,把孩子將會遇到的難度逐點增加,提升孩子的抗疫能力。
黃沛霖博士:
有些家長投訴小朋友上網課經常「坐唔到」,便帶小朋友來做ADHD評估。另外 一些幼兒因為上網課, 缺乏社交接觸及語言鍛練,以致他們的社交及言語進度比較緩慢一點。亦有家長擔心這些小朋友是不是患有自閉症。 很多時這些個案,只是受到疫情上網課的影響,而令到小朋友出現一些行為及學習轉變,並非小朋友真正有嚴重的問題。另外,有一些小朋友在疫情期間感覺很焦慮,經常洗手、 不敢出街,亦不懂有效地抒發情緒。 他們的焦慮,有很多時好都是觀察家長的緊張表現而構成的。
讓小朋友接受評估,可以真正了解小朋友是不是真的有學習或發展問題。例如ADHD是一個腦部發展障礙,不會因為環境轉變而突然出現。 所以評估能夠幫助了解,小朋友出現各種行為問題是否因為腦部發展障礙問題引人,從而作出相關干預和治療。 例如,如果小朋友是ADHD,便可能需要轉介精神科醫生作出藥物治療。 而心理學家的行為治療以及環境改變方法,都可以增加小朋友專注力的表現。而家長教育亦同樣重要,可以令家長知道怎樣處理小朋友的情緒以及自己的情緒, 有助小朋友的EQ和AQ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