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很多人都知道小朋友「唔鬧得」,因為小朋友年紀尚小,大聲咆哮鬧不但會嚇壞小朋友,現在更有科學理論表示,對小朋友大聲咆哮責罵會影響其智力發展,並會令小朋友缺乏安全感及影響性格發展等問題。父母要學懂以下4步跟小孩「非暴力溝通」法則,減少以咆哮作教育,為小朋友建立內在自信與良好言語發展的表現。

大聲咆哮不但會嚇壞小朋友,更會影響智力。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認為,孩子受到來自父母的長期咆哮,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Teicher的團隊透過研究,分析曾經遭受父母言語暴力(如咆哮、謾罵等)的成年人大腦,發現成年人的大腦內韋尼克區(主要負責理解口語)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減少,而這兩個區域之間的連接愈少,一個人的言語理解能力愈差。Teicher認為這些人因而沒有發揮出他們的語言潛能。

咆哮更會影響親子關係。

對小朋友咆哮 影響性格及導致缺乏安全感

事實上小朋友孩子經常遭到父母咆哮,性格容易變得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影響社交能力;如經常被咆哮的小朋友害怕被罵,或會應付家長的想法,形成「討好型人格」,結果就是小時候討好父母,長大後討好身邊人,唯獨沒有好好愛過自己。

小朋友在3歲之前,屬於行為教育階段,家長要對其有耐性。

小朋友在尤其3歲之前,屬於行為教育階段,他會下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一旦父母在處理事情時大吼大叫,會導致小朋友模仿這樣的處事方法,久而久之小朋友遇到問題亦會通過咆哮、暴躁與激烈的方式去面對。總括而言,父母「身教」很重要,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小朋友的成長身上留下印記。

咆哮謾罵對管教兒童沒有好處。

 

3類說話在教育小朋友時,不要再用!

  • 唔準喊,再喊就⋯⋯
  • 講咗幾多次了?耳仔/腦袋/眼睛用嚟做咩?
  • 一啲都唔聽話!信唔信我⋯⋯

家長都要學懂消除那些咆哮責備、羞辱、批評的語言。

與小朋友溝通要用非暴力方式 

事實上,父母透過咆哮謾罵等方式去教育小朋友,事後會深深感覺到無力與挫敗感,正代表著父母尚未學識向小朋友正面表達愛的方式。著名心理學家David R.Hawkins 專門研究人類的情緒能量等級,從最負面到最有能量,數值跨度為0至1000,在研究結果發現,愛和喜悅的能量,遠超愧疚、恐懼和憤怒。而美國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中亦表示,「當我們消除那些責備、羞辱、批評和渴求的語言,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時,愛與尊重才真正的融入在生活裡。」

咆哮會使子女變得反叛。

所以當父母見到孩子的行為不符合預期時,使用了一些批評、指責的語言,但這樣的談話方式,沒有法子讓孩子正面感到被愛及被尊重,試問又如何指望小朋友有良好的發展。

 

4步驟助父母與小朋友建立「非暴力溝通」

步驟1)不帶情緒的向小朋友描述你觀察到的行為;

步驟2)學識傾聽小朋友內心的聲音;

步驟3)向小朋友說出你對相關行為的真實睇法;

步驟4)向孩子提出明確的請求。

家長應用愛的語言去教育子女。

 

對小朋友的行為教育可以概括為「少否定、少評論、少命令;多說現象、多說感受、多說請求」。無論何時對所有父母來說,管理情緒管理或作出非暴力溝通,都是必經的漫長的學習道路。父母需要透過不斷地學習,控制好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控制自己,試著減少對子女咆哮,這樣父母才能給予孩子真的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