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都奉行「一孩政策」,父母集中資源和時間奉獻給獨生子女。然而有人擔心獨生子女因缺乏與兄弟姐妹相處的經驗,而變得任性自私、蠻橫不講理。不過,也視乎爸媽們怎麼教?
自私並不是獨生子女的個人問題,作為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教導,讓孩子學會分享、尊重、對他人有同理心、遵守團體生活的日常。
獨生子女的父母一般會對孩子產生強烈的保護慾、急著幫孩子解決挫折,有時當孩子哭鬧撒嬌,
即使孩子提出的不切實際的、無理的要求,都會言聽計從;但事實上,過度保護或遷就孩子,往往卻只會讓孩子失去探索與適應環境的機會,應多讓孩子練習自己解決困難、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適時的放手可讓孩子快速成長。
獨生子女之所以會被貼上任性的標籤,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不大需要與他人分享物品。即使家中只有一個小孩,還是要教他「尊重他人所有物」的觀念,以及「請、謝謝、對不起」等生活禮儀。
父母教孩子學會分享可以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孩子與人分享的好處,讓他感受到從中得到的快樂。例如在家中吃東西時,可將食物1分為3,跟孩子說要跟爸媽分享,一人一份;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無論食物、玩具,都會與家人朋友分享的習慣。當孩子與別分享時,家長可多加鼓勵和讚賞,令孩子認為做的事,自然樂意去做。
很多孩子都不愛外出,都是留在家裏玩手機、看電視,當孩子習慣一個人玩,如進入團體或會不知所措,而出現爭玩具、容易口角等;因此,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外,又或請親友來家作客,讓孩子們一起玩,讓孩子有機會練習與其他小孩互動和分享。
在孩子成長中,除了擁有親情,也需要友情。然而現今很多父母都要工作,很少安排孩子有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再加上沒有兄弟姐妹,令孩子很多時都是獨處;建議家長平日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去結交朋友,透過不同小朋友身上學到相處、分享、合作和互相幫助等,從而互相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1位老師,所謂「有樣學樣」。父母的行為往往都變成孩子的行為和性格。有些父母因工作或種種問題,對金錢特別敏感、計較,或貪小便宜等自我行為,也變相地教孩子自私自利。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要表現得太突出,久而久之受到父母的影響,孩子自然也學著大人去分享,自私就自然減少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也知道自私的壞處,在外面也會教孩子去分享,很多父母在外面都教孩子去分享,但往往在家中卻難以實行,有時過於遷就孩子,將孩子想要的食物、東西都完全滿足他;在日常教育中也要教育孩子人人平等,在家也一樣,不能特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