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日本的教育是否真的贏在起跑線呢?為什麼他們都是彬彬有禮,每有天災人禍時又會發揮互助精神?居日十年,並且育有一女的人氣blogger 也加子,告訴你當中的特別之處。
日本的教育是否跟香港一樣非常重視學科?
「完全相反,他們覺得讀書『hea』住讀便可,但就重視道德、生活、社會健康,中、英主科反而不是太重視。」筆者語音未落,也加子想也不想便回答了。
日本教育,小學還沒有英語課程,要到中學才有。也加子說是因為日本人非常重視母語,認為學生應該要能流利用母語表達自己想法。除了基本科目如中、數學科,還要上生活、道德科。
談到道德科學習的內容,在日本就讀小三的娃子(也加子的女兒)便開始有紋有路地說起課堂上所學習的事情,在旁的也加子充當臨時翻譯員。
「要打招呼,別人問問題要回答。二年班教的,就要(我們)多做聽眾者,別人還未說完時,要先聽清楚別人說的話,然後才說話。到三年級時,(教導我們)搭公共交通工具,要守規則,不能打尖,優先席不可以坐。」課堂的老師會用講故仔的形式,然後讓小朋友自己討論和分析。
娃子所說的,即便是我們,可能亦還未能做到。很多香港人,大概還未養成讓出優先座的習慣。
這也關乎身教的問題。這次訪問在筆者的office 進行。也加子、娃子、也加子的丈夫一踏入工作間,他們首先做的,是用日語說「打擾了」。
進屋先叫人,連吃飯前都會加一句:「我吃飯啦!」才開餐。從也加子新書《也加子爆趣校園》裏,娃子吃飯前如果忘記叫人,也加子必然會提點她,要她叫了才能進吃。禮儀是做足了。
除了道德科外,還會上生活科。生活科會鼓勵小朋友多觀察,做實驗。小孩會被要求種花,目的是讓他們觀察一顆種子如何變成一朵花。娃子亦曾試過要用紙皮箱整迷宮,然後給其他小朋友玩,從過程中學懂如何和別人分享。
他們在學的,大概是生活中的態度。
為了鍛煉孩子的體能,日本的學校規定,不論天晴或雨天,也不準家長接送上下課,除非孩子有特別需要。就讀小三的娃子從小一起,每天早上便要在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步行45 分鐘回到離家兩公里外的學校上課。有時放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聊聊天、說說笑,個半小時都未必回到家中!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而且從小一起,學校已經鼓勵家長放手,讓仔女獨自外出購買東西。「日本家長在孩子小一的時候,已經放下鑰匙給他們。」讓他們自由發展,不加太多的干預,怪不得在《小B 大任務》裡,兩、三歲的小朋友都能自行坐車去購物。
要獨立生活,懂得做家務是首要條件。日本的學校會訂立很多值日生崗位,除了刷黑板的值日生,還有是中午幫忙派飯、甚至是掃地、洗廁所的值日生。也加子戲言:「所以學校的廁所非常骯髒,因為小朋友會用抹地下的布用來抹廁所板!」學校的校工,就由學生自己充當。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為人熟悉的叮噹漫畫中,大雄下課後經常到附近公園流連,和胖虎小虎嬉戲、打棒球等。日本學生現實中也是如此。
日本人強調孩子應有快樂的童年。日本家長放學後會讓孩子會去「蒲」公園,待天黑孩子還未回家才會找尋。也加子說,普遍日本家長都比較不重視學科。
有見於日本的課程不重視主科,甚至無論測驗合不合格,也能照升班,不會有留班的情況出現,所以也加子為娃子報名參加鋼琴、小提琴班,還要上公文課,上的就是主科內容。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天三點半放學回來,娃子便要練一小時的鋼琴和一小時的小提琴,再加上有時會上兩個半小時的公文課。到晚上用過晚飯,上床休息,都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
這樣緊張娃子的學業,就是怕有天娃子回流香港後,不夠競爭力。
但這樣做,也加子惹來隔離鄰舍的閒言閒語,經常有意無意透露出「你好像給她(娃子)學太多東西。」、「爲什麽你不給她玩?」等的信息。
對於香港常說的「贏在起跑線」,日本人在這方面的意識相對地低。
這樣說來,日本是否沒有怪獸家長?那首先要知道怪獸家長的定義如何。
其實「怪獸家長」這個稱呼,正正源自日本。但所指的是那些自我為中心,動不動就投訴學校的家長。香港似乎將「怪獸家長」用於那些以軍訓式教導孩子,強逼孩子上多種興趣班的家長。兩者不盡相同。
也加子說,其實日本也有不少家長非常緊張子女學業,但要視乎地區。如果在東京,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就像香港一般。因此有不少家長會催谷孩子讀上名牌小學、名牌中學,直升名牌大學。不過,普通地區的競爭就沒有香港那般激烈。
也加子說,日本有很多「怪獸家長」(日本的版本)。身為家長會主席的她,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收到家長的投訴,而有時那只不過是『話』了他的子女一、兩句。也加子的新書《也加子- 爆趣校園》的封面,就寫了這句:「點解也加子要舉手高呼?因為呢度唔單止係小學,仲係家長嘅戰場!也加子要奮戰到底!」可見日本家長之間的「單打」,亦非等閒。
訪問完了,也加子、娃子將枱上剛喝完的檸檬茶順手扔進垃圾桶裏。一切都那麼自動自覺。日本的道德禮儀教育,也的確有值得我們借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