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成人面對生死亦不容易,何況小孩子呢?
中國人大多忌諱講生死,提起「死」彷彿就引起不想面對的傷痛和身心靈的磨難與挑戰!正因為人人必然面對、經歷生死,早點認識「死亡」是不可逆轉的事實、「死亡」的可能原因、影響與相關知識,對珍惜「生命」、「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珍惜一事一物」是如何重要!
世事沒必然,能把握、珍愛過,即使他日消失,滿滿的美好感覺與回憶,這份正能量足以減緩面對他日遺憾的傷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略特倡導:死亡教育與性教育同等重要。死亡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教導孩子甚麼是「死亡」。很多例子告訴我們:讓孩子們自幼接受正確的死亡教育,不僅能讓他們毫無陰影地正確對待生死、通過實現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提升生命質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如何向孩子講解甚麼是死亡?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死亡即是身體不會再走動、呼吸心跳停止、不會再說話、不能再看見東西、不能再聽到聲音、身體不會再有感覺等。可以利用日常例子說明,如植物凋謝或寵物的死亡,可按孩子的理解慢慢講解事情的發生。
向孩子宣佈壞消息時,必須有準備與安排。例如: 安全的地方 + 可依靠的親人。安排一個孩子熟悉和不被打擾的地方,如在家中。有熟悉及信任的親人陪伴。如家中有多過一位孩子,可以聚在一起,共同面對及互相支援。家長可先整理、構思要講的內容,預計孩子可能的反應,也為自己作點心理準備。
告訴孩子壞消息前,須提示孩子要有心理準備,例如我會告訴你一個不好的消息,你聽了可能很難過,我(們)會在這裡陪住你,有不明白可以發問。
過程中,留意孩子身體語言及面部表情、容許孩子可能會抗拒聆聽消息,或可稍作停頓、擁抱孩子、給他多一點空間。接納孩子不同的反應、無論表情呆滯、大哭,孩子需要時間去消化噩耗。向孩子保證會和他一起面對,加強孩子的安全感。
成人要以坦誠開放的態度,簡單直接的表達親人「死」了! 避免說逝世的親人是睡了、去了很遠的地方等,因為孩子可能害怕一睡不起;可能覺得逝世的親人選擇離開他,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當遇到孩子問及家長也不知如何回應的問題時,可以坦白告知孩子「媽媽亦不知道」,建議與孩子一起嘗試找答案。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鼓勵孩子和別人討論內心深處的恐懼和感受,請記住,面對死亡,孩子們最需要的是「說出來」。
重視生命,愛知識分享,更熱愛服務他人,修讀生死教育和園藝治療,過去數年積極在中小學推行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