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夏季炎熱潮濕,小孩又愛跑動,難以安坐,自然容易出汗。但如果小朋友經常無故出汗,又汗出淋漓,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景岳全書.小兒則.盜汗》︰「小兒元氣未充,腠理不密,所以極易汗出,故凡飲食過熱,或衣被過暖,皆能致汗。東垣諸公云∶此是小兒常事,不必治之。」日常生活中,因為劇烈運動、天氣熱、衣着過暖而出汗,或嬰幼兒睡時頭部微微出汗,均屬生理性出汗,並無大礙。也有的家長害怕小朋友營養不足,給小朋友食補品、睡前喝奶或吃熱量高的東西,小朋友自然需要發汗散熱,所以勿把這種發汗當作虛證汗症。但有兩種「汗大」流出的是淡汗,汗出多得不正常,就需要留意。這兩種分別是自汗及盜汗。
自汗是由於陽氣不固,使汗易於外泄。伴隨症狀可有動則汗出,易疲倦,易感冒等症狀。如小孩安靜狀態下,仍全身或局部汗出,就是自汗。而盜汗則是因陰虛熱擾,汗液不能斂藏,所以睡覺時汗出。可伴隨手足心發熱、時時口乾、或不容易入睡等症狀。如小孩睡覺時出汗,全身都出,醒時汗止,就是盜汗。雖然小兒汗症有自汗及盜汗之分,但小兒臟腑嬌嫩,臨床上往往自汗及盜汗同時出現。
《幼幼集成·諸汗證治》:「經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又曰:陽加於陰謂之汗。又曰:心為汗。夫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在外者為汗。」從中醫角度來看,小兒臟腑嬌嫩,元氣未充,腠理不密,即毛孔開闔難以調節,所以容易出汗。小兒汗症多由體虛所致,主要因為先天不足或病後調養失宜所致。
心主血,汗為心之液,汗出過多易造成氣血失調,導致汗出更甚,形成惡性循環。而且汗出過多,毛孔開闔調節失常,易受外邪,引起感冒或咳嗽等疾病。因此長期汗多會影響身體,家長不要對小孩出汗過多掉以輕心。
家長可參考以下中醫食療︰
1. 黃芪粥︰黃芪30克加水煎成濃汁後,再加入粳米和水熬成粥,最後加適量紅糖調服。
功效︰健脾固表止汗,適用於小兒自汗。
2. 黑豆30克、小麥30克,共同熬粥食用。
功效︰養陰補氣,養心除熱,適用於小兒盜汗。
3. 黃芪10克、浮小麥10克、麻黃根10克、牡蠣10克,加水煎服。
功效︰益氣固表,歛陰止汗,適用於小兒汗多。
除了以上食療,家長亦應注意以下事項︰
1. 小孩應參加適當的戶外活動及運動,增強體質。
2. 病後的身體尚未回復,所以生病後要慎防吹風,
3. 出汗後勿再吹風,亦要及時更換衣物,以免患上感冒。
4. 室內環境溫度要適中,小孩的衣被切忌過厚過多。
5. 汗出過多會傷津耗氣,所以要時時補充水份,不要過食煎炸油膩的食物。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若有關於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請致電 2370 2216查詢或瀏覽仁濟醫院網頁:www.yanchai.org.hk內中醫服務內容。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