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現今社會科技先進,孩子年紀少少就懂得「掃iphone」、玩「Facetime」。但作為父母,卻總希望子女不要太沉迷科技,而是能好好培養閱讀習慣。但奈何面對電子世界的誘惑,如何能令子女喜歡閱讀呢?今次希望透過介紹三本故事書及活動,令家長可以輕鬆帶孩子走進閱讀世界。

 

1)爸爸再一次(好高好高)

仁濟醫院葉曉媚老師

《爸爸再一次》系列是一套三本的親子活動書,內容講述有關父親的親子互動故事書,是一套非常適合一歲半至三歲的親子共讀繪本。以其中一冊「好高好高」為例,故事內容是講述有一天爸爸與女兒在家玩假想遊戲,爸爸扮成一個機器人,帶出兩父女在家中的日常遊戲(抱高高、騎膊馬)等等。故事書的圖畫色彩鮮豔,親子活動之動作描繪清楚,有助幼兒自行理解故事內容。而值得一提的是,故事書中並沒有道出主角的名字,筆者建議家長不妨乾脆把孩子的名字套進去,令孩子聽得更入神。此書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爸爸或媽媽講完此故事書後,當然不要就此劃上句號。不妨就請爸爸與孩子扮演一下書中的情節,因應孩子的能力,安全地與孩子進行「抱高高」及「騎膊馬」,令孩子感受到書本中的主角與自己有關,產生共鳴,從而提起他們對閱讀的興趣。

 

2)小黃點

仁濟醫院葉曉媚老師
這是從兩歲至六歲的幼兒都會覺得十分有趣的繪本,因為這本書能使家長輕鬆地與小朋友保持互動。書中一開始就請家長帶領小朋友摸/按小黃點,然後過程中引導出孩子做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動作,令顏色點的多少、顏色、大小產生變化,令他們對書本產生好奇。而故事書中的指令會請孩子摸指定的顏色點點,摸不同的次數,從中可以引導孩子掌握早期數學的顏色名數量的概念,亦可考考孩子對指令理解的掌握程度,孩子會感到非常有趣。而當孩子聽了不止一次後,他們會記得自己的動作令點點產生的變化,此時家長可考考孩子「你猜有顏色點接著會變成怎樣?」,從而提升他們的推理、記憶及說話表達能力,是一本既有趣又蘊藏多種學習元素的故事書!

 

3)彩色點點

仁濟醫院葉曉媚老師

此書為小黃點的後續。書中內容講述透過小朋友的動作(例如指定的顏色點點),使顏色點點產生一連串的變化。與「小黃點」一書相似,家長只需跟從書中的指示,便能帶領孩子玩顏色遊戲,透過書中的互動,初步掌握混色的概念。例如書中左頁為黃色,右頁為藍色,它會請家長引導孩子先摸一下黃色,又摸一下藍色,最後把兩色混合,變色綠色!若家中有兩位子女,此書就適合不過,年長的幼兒能透過故事學習顏色的變化,而較年幼的孩子雖然未必能完全記得黃色加藍色等於綠色的概念,但亦能參與其中,依指示摸摸顏色,將顏色變變變!當然,故事講畢後,可以與孩子玩玩藝術活動,一嘗混色的玩意。家長可預備大報紙或大畫冊,替孩子穿上圍裙,倒出水彩顏料請孩子體驗一下混色,家長可因應自己小朋友的能力調節工具,年齡較大的幼兒可用大水彩筆,年齡較幼小可直接用小手指就可以了。值得一提,此活動家長在事前需就環境預備上花點功夫,例如要先行舖上膠枱布在牆或地上,避免畫花家具;家長亦要預告清楚孩子應畫在指定的範圍中,避免畫出界。若家長覺得家中環境不太適合玩液體顏料的遊戲,亦可用相同顏色的泥膠代替。透過玩水彩畫或搓泥膠,能提升幼兒大肌肉及小肌肉肢體協調的能力。家長陪伴幼兒創作時,不宜作太多批評,反而應把握時機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喜好或生活經驗,例如問問孩子「你在畫什麼?為什麼你會畫它?你在哪裡見過或聽過呀?你為什麼喜歡它?」說不定能有意外收獲呢!

 

最後,分享一些引導孩子喜歡閱讀故事的小貼士:

1) 爸爸媽媽「做功課」

在講故事前,爸爸媽媽需要先讀一至兩遍故事,令講故事的過程更流暢。

 

2) 因應喜好選材

挑選故事時,可從孩子的喜好出發,若能挑選孩子喜歡的卡通角色、動物、活動內容,更能吸引孩子閱讀。

 

3) 看準時機

若孩子本身未能對閱讀感興趣,家長在開始講故事前必須看準時機,挑選一個孩子較靜態活動的時間,例如晚飯後、洗澡後、睡覺前的時間,應避免在孩子劇烈活動前後,亦避免在講故事的環境擺放孩子非常喜歡的吸引物,例如玩具、單車、i pad等等,以免孩子在聽故事時分心。

 

本文作者:

仁濟醫院葉曉媚老師

仁濟醫院學前支援服務隊
高級特殊幼兒工作員 葉曉媚老師

葉曉媚老師有多年特殊幼兒工作經驗,曾參與特殊幼兒中心、特殊幼兒宿舍、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到校學前支援服務的工作,現時除負責統籌及帶領不同類型的幼兒綜合訓練課程外,亦提供全面性的發展評估,以及為多間幼兒中心提供諮詢及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