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香凝事業、家庭兩得意,去年獲封金像影后,又育有一子一女。生活幸福美滿的她,原來也經歷過女人的傷痛。90後的余香凝育有3歲女兒與1歲兒子,她在去年除夕發文透露自己於去年曾經歷小產之痛,她寫道「一位小天使來了然後又走了」,看了也令人感到欷歔。不過心靈強大的她也不忘自勉一番,發文鼓勵自己要好好活在當下。
一個多月前,黃翠如也在分享懷孕喜訊時,提到自己亦曾經歷小產。其實小產是否普遍?準媽媽如何能夠克服這份經歷、坦然面對失去孩子的傷痛陰影?下文與大家分享心理學家親授「哀悼4部曲」,幫助在懷孕路上遇上挫折的女士走出傷痛、重新振作。
2024對於余香凝來說是豐收之年,她於4月憑《白日之下》奪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演技進一步被肯定。但對她而言,這一年除了得到很多,失去的也有很多。她在社交平台IG發文寫道:「2024已經到最後一天了,又是很多挑戰和機會的一年,得到很多同時也失去了很多。一位小天使來了然後又走了👼🏻婆婆也離開了,在對生命充滿疑問的時候,遇上了『麻甩媽咪』 一劇,彷彿上天對我一個解答,也許很多事情我們也預計不了,就好好生活,好好珍惜眼前人,好好感受心跳、呼吸、醒來可以行動自如、可以笑,可以哭的寶貴。」
除了透露小產經歷及分享外婆離世的心情外,余香凝在文中又提到:「這年得到的也很多,感謝2024年每一位給予過我一個肯定和機會的人,還未最好可以更好,2025年我會繼續努力,希望可以在演員的崗位上好好做好每一個劇本角色。跟如果在2024年過得太好的你說聲『辛苦了,你好叻!』 2025年一切會更好的,繼續好好活在當下❤️」
余香凝的好友Jessica蔡明思留言:「你是個很值得被愛的人❤️」 、「辛苦了!你太叻❤️❤️❤️」,不少網民知道她一年以來的經歷後,紛紛留言為她打氣。
有調查顯示,每10個孕婦就有2個會在妊娠期首12週出現小產;亦有數據分析指,大約30%的胎兒未能度過首10周而小產,因此才有胎兒「小器」,要等到過了首3個月,胎兒「陀穩」才公諸於世的說法。
身為準媽媽,剛接受自己將要迎接新身份的喜悅,卻一瞬間傳來噩耗,實在難以消化與接受。女性經歷小產後的當務之急,除了養好身子以外,調適身心也十分重要。心理學家建議藉著「哀悼四部曲」,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小產憂鬱。
許多人在經歷小產或小產後,往往選擇默默承受、避而不談。然而,越是不願意接納真正的情感,壓抑在心中的情緒最終會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反而積極面對傷痛的事實,才能盡快走出陰霾。
為了面對事實,一個莊重的哀悼儀式顯得最為重要。在儀式中,懷孕過程的點滴,以及寶寶到臨後引發的心情變化,都能得到正視,能夠豁達地表示感謝,才能正式地對寶寶作出道別。
其次,在小月子期間,確實做好小產的調理也非常重要。這一階段是身體修復的關鍵時期,進行一系列的調養和進補,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幫助建立儀式感,增強心理上的認知。
在小產調理階段,丈夫除了照顧妻子的身體,更應該正視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真正陪伴妻子走出困境。夫妻間的相互扶持,能幫助彼此克服小產帶來的傷痛,重新振作起來。
雖然小產並不罕見,但有著相似經歷的人也不多,小產後自己的心情可能對身邊的人難以啟齒,即使是另一半也未必能夠完全理解。現時有許多人都不吝嗇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出來,在其他準媽媽的小產經歷分享當中,可以找到身同感受的安慰,從而幫助自己認知傷痛。
不妨從同路人的經歷分享當中找到自己,將自己內心深層、無法言說的痛楚一併發洩出來。這樣可以幫助自己面對現實,重新振作。
在做好小產調理,釋放悲傷的階段後,生活已可以初步回到正軌。然而,經歷過小產後,仍然可能在日常反覆感到憂鬱。這時可以嘗試做一些可以令心靈平靜的事情,如聽音樂、看書、寫作、冥想,或發展其他興趣等,這些活動,均可有助填補內心的失落,並學習和情緒共處,慢慢沉澱心靈,而學習的過程,更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得著。
若經歷了上述三部曲後,心裡仍然感到不安,也可以尋找信仰或其他心靈的力量,宗教、前世今生、賽斯相關的書,去探索靈魂世界的奇妙之處。
另一方面,亦可以將自己一時之間的不幸經歷,化做一種力量,嘗試幫助他人,藉以沖淡自己的傷感情緒。若有餘力幫助別人,可以擔任一些義務工作。在失意時開始付出力量幫助別人,就不會一直深陷在自己的傷感情緒之中,而悲傷經歷更可以化成同理心,給予有需要人士恰當的安慰,與受助者一起走出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