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134205223往時十指不沾陽春水,閒時只會想想如何修飾玉手;生完寶寶後,雙手從此與水結下不解之緣,終日手不離水,餵食前洗手、餵食後洗食具、洗紗巾、洗衣服;為寶寶換片時又要洗手;為寶寶抺面、抺牙肉、洗白白又要洗手……平均1小時要浸水兩三次。

本來嫩嫩的皮膚,被水洗得起皺;而最懊惱的是,不知不覺間,手指起了點點水泡,水泡愈長愈多,而且開始痕癢,一抓,泡泡穿了,患處變得又紅又腫;嚴重時皮膚組織更會受到破壞,連手指也不能伸直,指甲開始變型。這就是俗稱的「主婦手」。

「主婦手」的正名是「慢性接觸性刺激性皮膚炎」,可塗上由醫生處方的油性殺菌消炎膏;情況嚴重時,可經醫生指示下酌量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早晚一次,但不能過量。

含類固醇的藥物多少有些副作用,尤其是母乳餵哺的媽媽,始終擔心藥物會影響小寶寶。所以坊間出現許多偏方,如:

用綠茶浸手;
用加鹽的苦茶粉浸手;
以蘆薈漿液混和蜂膠塗抺患處
以上偏方是否有效,因人而異,但在使用方面,確實不太方便,要持之以恆更難。

筆者也是主婦手受害者之一。為了孕育健康寶寶,決心戒掉用類固醇藥物的習慣。但傷患難忍,如何了之?到超級市場購買白米醋一支(約HK$4),每次洗完手後,當潤膚露塗抹,然後讓雙手自然風乾,不要用水清洗。如有傷口,在塗抹時會有些微痛楚,但塗過後,傷口就不再痕癢。嚴重者,早晚用白米醋浸手,平常洗手後,再用白米醋塗抹。一段時間後,自會見到效果。用白米醋塗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令雙手又白又滑,這可是bonus。

平日亦要好好照顧雙手,避免接觸化學用品,如清潔劑、洗潔精、洗衣粉等。必要時,帶上純棉手套,然後再帶上膠手套,因為塑膠加上汗液會刺激皮膚,惡化病情。

從中醫角度看,凡是容易患上主婦手之類皮膚病的人,體質都是肝熱、有濕毒,以致身體排毒機能較差,熱毒積聚體內便從皮膚排出。這類人士應避吃燥熱和辛辣的食物,同時亦要戒吃蝦、蟹、鴨、鵝、牛肉等,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