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媽媽護士長專欄#24|小朋友受傷緊急心法

小朋友活潑好動,有時不太會保護自己,碰撞受傷難以避免。受傷之後本應盡快作出合適治理,但小朋友情緒與反應很多時卻會影響到治理的過程與效果,不想自己在意外時手忙腳亂愈幫愈忙?請記住以下心法﹗

第一招:靜音設定

這世界上很少家長會對自己的孩子生病受傷漠不關心,只是心痛緊張是可以的,但如果表現得非常緊張,對事情並不見得有甚麼幫助。試想孩子受傷流血或者已經很痛很驚了,如果這個時候作為父母的你不能冷靜,只是慌張地不知所措,甚至喊出來,只會使孩子愈來愈驚。

可能你會說,護士在醫院內有甚麼大件事未見過?跟他們說起流鼻水、發燒、咳,甚至流血或痛症等,他們都很可能好淡定,看似漠不關心,不緊張那樣子。實情是甚麼?

護士都是人,遇到事情心裏一樣會害怕。但驚還驚,我們在訓練時卻學到了要在行為上故作冷靜。首先要記得不要大叫大嚷。小朋友受傷時的反應,有時很取決於周邊人的反應,你自己看到先大叫一聲,小朋友自然被你嚇得喊起來,並從而在護理程序中引發過激的反抗。

第二招:慢動作

甚麼?都已經受傷了,還嘆慢板?其實也不是要你做到慢鏡重播那地步,所謂欲速則不達,有時一味只想快,急起來手都震埋,分分鐘貼張膠布都貼不準。讓動作慢下來,在作出各種護理或幫忙時,保持深呼吸,用鼻孔深吸氣,再用口緩緩呼氣,動作一定要慢,就好似生BB時的呼吸法一樣。只要做一兩下,你已經會覺得冇咁緊張。這既可幫助你看清楚實際情況,讓你可以做出更好的判斷,也有利於你進行細緻的護理工作。

如果可能的話,讓受傷的孩子跟你一同進行深呼吸,則可以同時舒緩到孩子的壓力及情緒,只有百利而無一害。

第三招:身體接觸

媽媽護士長專欄|小朋友受傷緊急心法

孩子受傷,除了身體的皮肉之苦,心裡的不安與恐懼也可以是個很大的傷害。在他們有需要的時候,給予多一點身體接觸,例如攬抱他們,會給雙方增加安全感,也有利於令他們冷靜下來。
如果對方並不是你所親近的人,因為香港文化的關係我們比較少太親密地接觸病人,但我們仍可以嘗試多作眼神接觸、說話問候,或起碼搭着肩膊或握着手以安撫病人。

以上心法對應小孩子有效,但其實對於大人也同樣適用,記得這三招,以後遇上甚麼大小意外,或者都會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本文作者:媽媽護士長

兩子之母,護理學碩士畢業,任職公立醫院護士超過十年,曾經於最前線對抗沙士疫症,及後晉升醫院護士長。因懷有提升香港護理行業者質素之理想而開展教育事業,於多間專上學府擔任護理系講師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