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有「黐脷筋」的小朋友會咬字不清,但原來「黐脷筋」不只會影響言語發展,初生BB亦有機會因「黐脷筋」令他吸吮母乳時出現困難,阻礙營養吸收,從而影響發育。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小兒外科顧問醫生廖思維表示,如小朋友已長大,可跟他們進行簡單測試;如仍在初生BB的階段,則可留意吸啜母乳時BB有沒有出現困難,體重會否出現偏輕的情況。
廖醫生表示,俗稱「黐脷筋」是指舌繫帶過短或過緊問題,脷筋是指舌頭下連接着口腔底部的一條小黏膜,而這條小黏膜會限制舌頭的活動範圍,包括向上及向前的活動幅度,屬先天性的發育異常,醫學上稱為「舌繫帶縮短症(Tongue-tie或Ankyloglossia)」。
如果父母有懷疑,可以跟小朋友進行一個簡單測試:可以請小朋友將舌頭向前伸出,如果「脷筋」過短,舌尖向前移動幅度受到限制,包括向前和向上的活動,舌尖會出現分叉情況,形成心形或W形的舌頭。除此之外,舌繫帶縮短症患者的舌尖通常無法觸碰到上唇;由於脷筋拉扯不能容易發音,會影響咬字、語言流暢度,某些音無法準確發出,特別是當舌尖要頂上門牙的發音,如L(利、龍、啦)、T音(T、他、天)便無法做到。
他表示,小朋友有否「黐脷筋」,不一定要待他們進入言語學習階段才能發現,他的患者中也有初生BB。有些繫帶過短的BB吸啜母乳時會出現困難,因吸力不足或口角漏奶,無法吸收足夠營養,導致BB出現體重偏輕的情況。BB亦會因為吸不到奶水而大力吸啜,使母親的乳頭受損。如果經檢查發覺屬舌繫帶過短問題,可以由醫生作詳細評估,考慮進行手術(incision of tongue tie)。
治療「黐脷筋」的舌繫帶釋放或修正手術,即俗稱的「剪脷筋」,是一項小手術,只要將脷筋切除即可,大部分病人術後即時可以將舌頭伸出,而病人則需要時間適應及配合言語治療訓練,糾正發音問題。
不少家長對「黐脷筋」有誤解,以為隨着小朋友長大問題便會改善。「黐脷筋」的病症是因為口腔結構出問題,並不會隨年紀增長而治癒。如果「黐脷筋」導致發音障礙或吸奶困難,應及早進行治療。另外,廖醫生指,醫學界暫時尚未找出預防舌繫帶縮短症的方法,所以並沒有預防黐脷筋的方法,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發音有任何疑慮,應盡快找兒童外科專科醫生為BB作詳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