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IreneMama 自小與祖父母同住, 因為爸爸媽媽要外出工作, 生活起居都是由祖母照顧。

 

記得小時候,每次生病,祖母都會說一定是冷親了,要我們多添幾件衣服;弟弟因年紀少,由祖母為他穿衣,曾試過一次過新年要外出拜年,在親友家裡發現弟弟滿頭大汗,一數之下原來祖母為他穿了13件衣服⋯⋯嘩!

 

相信不少媽媽都有面對孩子生病而感徬徨; IreneMama也不例外,在最初幾次面對女兒「發燒」都不知怎樣處理,家中又沒有有經驗的家人指導,幾年來不斷向兒科醫生及育兒書本求教幼兒「發燒」的正確處理方法,不知不覺也了解多了。

 

558928_10151656369737539_12946016_n

 

原來自己和家人,特別是上一輩,一直對幼兒「發燒」的成因及處理有一些誤解:

1. 「發燒」是一種疾病 -其實「發燒」是對人體發出警號,是癥狀,表示身體可能出現問題,需要注意或治療。出現「發燒」可能是接受注射後的反應;可能是由其他病菌引起的警號,包括傷風感冒。

 

2. 「發燒」是因天氣寒冷而『冷親』引起 -所有疾病都是由病菌引起,很多人覺得『冷親』是因為在天氣轉冷時,身體因保暖不夠,這感覺神經信息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對抗病菌的反應,使我們容易感染病菌。

 

3. 「發燒」要馬上看醫生 -其實一確定幼兒的體溫(口探/耳探)達攝氏37.8度或以上,如果家中還有退燒藥,可先餵幼兒吃退燒藥及塞退燒塞降溫;如果體溫高逾攝氏39度,則要餵幼兒吃高燒藥;一般退燒藥在吃後1小時內便生效(退燒塞會稍快一點),期間要定時量度幼兒體溫,幫他們降溫及避免體溫升高。

(*因此最好在看兒科醫生時預先取些退燒藥『看門口』,但注意有效期只有3個月)

另外,要同時觀察小朋友是否仍有精神和有食慾,如果仍像平日般活躍,只要做好降溫,一段時間之後,可能會痊癒;或等待其他癥狀,如鼻水、咳嗽或紅疹等出現才就診。

 

4. 「發燒」時要添衣,蓋被,飲熱水 -如果「發燒」時為病者添衣,蓋被,飲熱水,會使孩子的體溫升得更高,變成高燒。相反,應該用方法幫病者降溫,包括吃退燒藥、脫除衣物、在額上貼上退熱貼、隔著毛巾敷冰墊或敷冷水濕毛巾,及保持家中溫度清涼及空氣流通;有需要時,可以幫小朋友沖暖水涼(注意水溫不要太熱)。

 

 

那麼,什麼時候要看醫生?

  1. 如果小朋友的退燒藥及退燒塞藥力過後,體溫回升得比之前更高(達40度以上)
  2. 「發燒」5天以上仍不退
  3. 家族病史(例如抽筋、痙癴、川畸氏病等)

如有以上情況,便需要帶他去看醫生作詳細檢查。

(溫馨提示: 如要半夜看醫生,建議到私家醫院24小時門診,一般門診+藥物費用太約$300-600,正常2-3小時可完成:而公立醫院急症室會讓病情危急症優先排序,雖然費用是HK$100;但可能要等上5-6小時或更久。)

希望各位小朋友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