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問:家長應怎樣向小朋友解釋「錢」? 應何時開始培養小朋友的金錢觀? 太早講,(依家小朋友3歲)會否影響小朋友的心理健康,使他們變得過於物質?

money-1

答:雖然3-4歲的小朋友對金錢的概念仍未能完全明白理解,但其實,培養小朋友健康的金錢觀確是最好從小便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建立和培養的。一般來說,小朋友大約在3歲便會開始有金錢的概念,因此,從小便開始教導小朋友正確應用金錢和對待物質的態度與方法是很重要的。

 

家長可嘗試作以下的工夫:
1. 約3-4歲時,家長可先教導小朋友對金錢最基本淺易的知識,就是如何分辨硬幣和紙幣及每種硬幣和紙幣的價值,即是各值多少港元和可購買到什麼/多少物品。
2. 約5-6歲時,小朋友的認知能力才能理解到金錢是怎樣來的,所以家長可講解給小朋友知道金錢是如何來,並可讓小朋友明白金錢的作用和用法,例如教導他們金錢可用來作什麼及不應該用來作什麼。

shutterstock_289908341
3. 約7-8歲時,家長可讓小朋友知道並明白金錢是必須要付出勞力、透過工作、要付出才可以賺回來的,並可開始建立和培養他們「儲蓄」的習慣。

從小建立儲蓄的習慣同時亦可有助發展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及訓練他們做事的計劃能力。

建議家長可在小朋友約6歲起,每週給小朋友少量零用錢,建議$10以下,然後教導他們如何運用金錢及建立他們「儲蓄」的習慣。例如,家長可告訴孩子知道,除了必需品父母會付款外,他們是可使用自己的儲蓄來買心愛的東西,如玩具或食物等。當孩子要經歷「自己衡量付出幾多金錢去購買物品」這過程,他們才會開始學懂金錢的「價值」及思考想購買的東西是否必需和值得「付出自己的金錢」,這樣,他們便會學習到如何運用金錢及不浪費金錢。在小朋友約5歲時,亦可透過遊戲的方式來開始引導孩子儲蓄的習慣,例如家長可和小朋友一起選擇一樣他/她很想擁用的物品,然後,家長資助大部份金額,剩餘的小金額便需要孩子分幾週/幾次透過完成某些「任務」或達到某些「目標表現」來賺取小金額,逐少逐少「儲蓄」起足夠金額去購買那物品。另外,約4歲起,已可透過與孩子一起玩「大富翁」遊戲或一起出外購買日常用品的機會,因應孩子不同年齡的認知能力,而適切教導他們有關金錢的概念及正確的金錢觀。

shutterstock_463385780

因此,家長只要是使用正確的方法並配合成人的身教,縱使從小便向孩子解說「金錢」是並不會引致孩子變得太物質的,不用過份擔心。總意是家長要取平衡之道,不要把小朋友培養成一個「守財奴」—過於節儉或吝嗇,亦不要培養出一個凡事只以金錢衡量一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