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快到了,媽媽們都想與孩子有一個有意義的「親子」假期,一窩蜂四出張羅各式各樣的活動,有興趣班、旅行、遊學團、補習班、行軍訓練、歷奇外展、遊輪假期、外國體驗⋯⋯各適其適。
但活動背後,家長如何參與當中,親子關係怎樣可以更有效地建立,甚至可以幫助提升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卻是另一回事。因此,筆者今期會在三個整全的層面,分享如何在「思維 Head」、「感受 Heart」和「行為 Hand」三個方向,為媽媽們建立起一個全人投入的親子關係。
首先,是思維層面 HEAD,我們要與孩子在想法上有良好溝通,在此引用一個簡單的4P對話框架。
1 Place 何地:有什麼地方想去?
2 People 何人:與什麼人一起去?
3 Program 何事:有什麼事情想做?
4 Purpose 為何:為什麼?
可能會是香港本地,也可能會是境外,內容不是最重要,背後的重點是要破冰,打開話題,不要跳入事情的細節和可行性,更千萬不要論斷批評內容的邏輯性。
一問之下,從孩子的答案,媽媽會立即會了解到孩子心裡面有兩種人。第一種就是孩子最想見到的人,是感性上「想要」。第二種就是道理上「需要」見到的人。最重要的效果是幫助孩子建立整全的家庭和人際關係,即使平日有機會少見或關係欠佳的人,也在今個假期預設期望,會有一個開心愉快的假期經歷。例如:小明會想見到媽媽、好朋友小強和嫲嫲,其次才想見到爸爸和弟弟。緊記,在安全的環境下,孩子才可以吐露真說話。
即是活動的內容。要孩子滿意今個假期,一定要是孩子真心喜歡的內容,這與內容的費用是否昂貴一點關係也沒有,媽媽不應在此加插太多物質主義的價值觀。重點是孩子有動腦筋的機會和有足夠時間給選擇,這會訓練孩子主動性和負責任的個性。例如:小明只想與小強整天在一起,其次什麼也沒有所謂。媽媽從此得知這個孩子此階段的心理需要是什麼了。
這是一個跟進的問題,「做什麼」只是表面,「為什麼」才會聽到孩子的動機,和看重的價值觀。重要的不只是媽媽聽到,最重要是孩子自己想了之後,會由自己講出來,從中,孩子了解自己多了,而親子之間感覺上互相明白和信任會多了。
「為什麼」可以不只問一次,有需要時,深入多至五次,也是十分正常的,因為這個神奇的問句將會帶出孩子最核心的感性原因,這就是他做事情最大的心理推動力所在。例如:小明說:我想去日本。媽媽問:為什麼呢?小明答:我想去東京高達館。
媽媽問:為什麼想去高達館呢?小明答:因為可以與最新型高達影一張照片。媽媽問:為什麼一定要映這張照片呢?
小明答:因為爸爸之前應承過我會去高達館的,所以今次要先去日本。媽媽問:為什麼一定會今次去呢?小明答:因為我很想爸爸會真的同我去。媽媽最後問:爸爸真的同你去,又代表什麼呢?小明答:因為爸爸是很錫我的,所以一定會和我去。
媽媽於是乎知道不是去什麼地方的問題,是孩子看重爸爸與自己關係的問題。
外國人經常有一句話,叫做 KISS,即是 Keep It Sweet And Simple 的簡稱。我今日借用 S-W-E-E-T 和 S-I-M-P-L-E 兩個方程式,來分享親子共融和提升孩子能力的秘訣。
在今個假期,我們家長多留意保持這個S-W-E-E-T的心境,與孩子歡渡這個假日時光,培育良好的親子關係:
<S>haring 樂意分享和接受意見,保持開放的態度。
<W>hooping 樂意隨明與孩子雀躍慶祝快活時刻。
<E>nabling 樂意授權給孩子管理一些責任和事務。
<E>ncouraging 樂意給予正面的鼓勵、支持和回應。
<T>hanksgiving 樂意一同與孩子分享感恩的事情。
遇上活動的討論,牽涉到執行細節,可以下放權力,與孩子一同合作,完成這個 S-I-M-P-L-E 的親子行動業作,以提升孩子的能力:
<S>urvey 共同搜集資料
<I>tinery 共同計劃行程
<M>oney 共同處理金錢事務
<P>acking 共同準備行裝
<L>og 共同紀錄珍貴時刻
<E>valuation 共同回顧及檢討
何庸亞博士,資深行為心理學家,為政府、學校、及社服機構提共培訓、教育及行為分析服務。何博士著作甚豐,獲奬無數,包括「2019年 香港最有價值企業大賞」及「2017年全港第一教練榮譽」。公職包括:香港行為分析師學會會長、香港優質家長學會會長、香港博愛醫院學前教育顧問、香港善導會教育顧問、香港防止虐待兒童會顧問、多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名譽顧問。
聯絡電郵:stephen@innowise.com.hk
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tephen.ho.71
個人網頁:http://www.drstephenh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