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璨琛的大女兒李元元 (Lucy) 一向以搞笑形象見稱,原來她也有文靜優雅的一面。李元元最大興趣是彈琴,自從去年生日獲得一部電子琴作禮物後,便愛上彈琴,媽咪梁志瑩也不時讚她彈琴好聽,將她彈琴的短片上傳到IG與網民分享!
一向以來,不少香港人由細到大都有學琴、學樂器的傳統,學樂器彷彿成了小朋友「Profolio」入面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實學琴不單止可看待成升學履歷,對兒童成長也好處多多,下文為大家羅列學彈琴對兒童成長8大好處:
昨天 (3日) 晚上李元元媽咪梁志瑩上載了女兒李元元學彈琴的一段短片。媽咪在旁攝錄時大讚她叻叻、好好聽,而李元元彈琴的表情也十分陶醉。有趣的是,為了讓李元元可以順利地專心練琴,媽咪梁志瑩特意讓家中傭人將妹妹李斐斐抱到遠處,防止這個兩歲人仔不識趣地在旁搗蛋!
而網民看到李元元的琴技驚嘆她「好犀利」、「好厲害」、「好有天份」之餘,更留意到她彈琴「唔使睇譜」、表情「好enjoy」,可見她不單止有音樂感,而且勤力練習、樂在其中,實在難能可貴!
學音樂除了為小朋友的升學Profolio錦上添花,對他們的心智成長也有好處。以下羅列8個小朋友學習彈琴對心智成長及情緒發展帶來的好處:
鋼琴演奏需同時運用雙手十指,此過程能刺激左右腦同步開發,形成新的神經連結。加州大學研究指出,聆聽莫札特《雙鋼琴奏鳴曲》等樂曲,其節奏結構(如每30秒的高峰頻率)與大腦短期記憶區運作相似,可顯著提升空間推理能力,此現象被稱為「莫札特效應」。長期練習更能強化腦部處理複雜信息的效率,為兒童認知發展奠定基礎。
鋼琴的旋律節奏能刺激大腦語言中樞,幫助兒童掌握語調變化與情感表達。研究發現,學彈琴的孩子在辨識外語發音及記憶詞彙時更具優勢。例如,透過反覆聆聽樂曲中的歌詞韻律,可潛移默化地提升聽力敏感度,並加速第二語言的吸收與應用能力。
堪薩斯大學研究顯示,接受鋼琴訓練的學生,英語與數學測驗成績平均高出20%以上。因演奏時需高度專注於樂譜記憶、手指協調與節奏掌控,長期訓練能培養高效學習的習慣。這種專注力亦可轉移至學科研習,令兒童更易理解和處理複雜的邏輯問題。
彈奏鋼琴要求精準控制手指力度、踏板踩踏時機,並同步用眼追蹤樂譜。此過程能大幅提升手眼協調能力,尤其對兒童小肌肉發展至關重要。例如,快速音階練習可訓練反應速度,而和弦彈奏則強化雙手獨立運作的靈活性。
鋼琴教育不僅限於照譜演奏,更鼓勵即興創作與改編。兒童可透過和弦組合、節奏變換探索個人風格,例如將古典樂句融入現代節拍,或為故事片段配樂。這種自由表達的空間,能培養獨特的藝術思維與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學琴需定時練習以克服技巧瓶頸,例如掌握顫音或跨8度音階。此過程讓兒童理解「累積努力才能進步」的道理,從中建立責任感。即使面對演出失誤,也能學習調整心態,培養出不畏挑戰、堅持目標的毅力與決心。
彈琴不單止是個人獨奏,參與合奏與樂團演出的機會也多不勝數。小朋友在合奏時,需聆聽其他聲部並調整自己的節奏,過程能夠訓練出團隊合作精神。例如,在4手聯彈表演時,雙方必須互相配合呼吸與力度,這不僅提升音樂表現,更深化理解「共創成果」的意義,促進人際互動的敏感度。
鋼琴演奏能降低壓力激素「皮質醇」分泌,並刺激大腦釋放快樂荷爾蒙「安多酚」。臨床研究證實,父母為孩子彈奏搖籃曲,可顯著緩解嬰兒焦慮心率。對學齡兒童而言,彈琴既是情感抒發的出口,兒童亦能透過完成樂曲獲得成就感,逐步塑造穩定自信的性格。
許多小朋友都有學琴,琴技也有一定水平,父母最樂意見到的不單止是小朋友彈得叻、而是小朋友能夠享受其中,令音樂滋養孩子的成長,從而引領孩子進入音樂的世界,接觸其他樂器與表演方式,進而讓音樂成為陪伴孩子一生的興趣。不論是否能夠令到孩子的Profoilo更具競爭力,讓孩子接觸音樂、愛上音樂,很可能會令父母得到意外收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