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早前一則媽媽因為小女兒順利入讀狀元女校而對說出:「入讀第二啲學校是『冇鬼用』的。」而令大女兒自卑的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其實從事件中可以看到這位媽媽比較缺乏同理心,認為小朋友應該努力考進好學校以滿足媽媽的虛榮心。而從「冇鬼用」這類威嚇性句語,可以看到媽媽一向以專制性教養方法來教導孩子。

昔日文章 >>對著孩子要慎言!港媽失言講錯一句說話引發三方心結

專制性教養 VS 威信式教養

親沚媽媽-羞辱孩子

在此,我想向大家推薦一本非常受歡迎的育兒書《善養小童成大同》,書中明確解釋了專制性及威信式教養的分別。專制性教養,根據作者顧樂本(Robin Grille)所講,專制性教養的父母通常堅守家長的權威,即使本身性格溫柔,都會認為家長須有一個固定的角色,一個具權力的角色去支配小朋友。他們認為小朋友應該要按照家長吩咐去守規矩和紀律等,事事以父母為中心。

《善養小童成大同》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2017)作者 Robin Grille(顧樂本)
《善養小童成大同》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2017)作者 Robin Grille(顧樂本)

然而,心理學研究院發現,這類父母都不著重和小朋友溝通以達到共識或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固定規矩要小朋友去服從。過去數十年,很多心理學家研究及探討兒童在專制家庭環境下成長的狀況,發現此制式教育下的小朋友較愛批評別人,甚至乎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欺凌其他小朋友。這種教養方式不但會影響小朋友成長,長遠亦都對社會有負面影響。從網上熱話媽媽的行為,可知她自己的過往成長亦是專制式教養方法,上一代這種教養方式,多以處罰、獎勵,順從為核心。作者顧樂本亦提及到專制式教養的三種控制方法,除了體罰和操縱外,另一個重點就是羞辱。

羞辱的程度與影響難以量度

親沚媽媽-羞辱孩子

關於羞辱,羞辱有很多不同種類和表現方式。媽媽講「你都係冇鬼用」,這是根據對女兒的「能力、期望」而進行羞辱。「羞辱」比起體罰,得到的關注及譴責更少,事關羞辱很難下定義,亦沒有表面傷痕,不能用相機拍下,也很難察覺量度羞辱的準則與傷害程度。事實是羞辱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家庭,甚至學校中。很多大人都會依賴羞辱作為阻嚇,因為這方法能快捷調節小朋友的行為。當小朋友被大人羞辱而感到價值低落後,他們會更加努力取悅父母及其他大人,如此大人就會以為「羞辱」可「有效」管教小童。

事實當然並非如此簡單,即使大人責罵小朋友是出於善意,但大人都會低估了羞辱的殺傷力。小朋友其實很敏感,很多證據都顯示了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責罵,可能已長久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最嚴重的影響,可令小朋友未能建立自我身份,因為小朋友的自我身份某程度上是與大人的互動上建立,特別是最親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塑造而成。

親沚媽媽-羞辱孩子

「羞恥」的感受影響深遠,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可以通過不同方法去發洩,例如傷心時會哭,憤怒時會大叫,情緒就得以抒發;但羞恥並無一個抒發的途徑,因此往往會深埋心底,並帶來深遠的影響,令小朋友無法表達自我,繼而在成長中不斷自我審查,務求避免被人再標籤為一負面形象,又再一次影響自我身份的建立。

網絡熱議中的媽媽如果想修補母女關係,一定要建立威信式的育兒方法,徹底撇除一切無建設性的標籤、改變態度及說話方式,繼而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幫助他們建立同理心及自我認同。

本文作者親沚媽媽(Annie)

本文作者親沚媽媽(Annie)

親沚媽媽(Annie)為教育博士及前大學講師,教育研究者,亦是三子女之母,但仍然是P牌家長,因為在這個變幻莫測的「教養賽道」上,每日都站在起跑線,跟學生和孩子們重新起跑。

 

親沚媽媽專欄文章

電郵:growingalongwithyou@gmail.com
facebook:親沚媽媽 Change_MaMablog
IG:changemama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