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級媽媽車婉婉育有7歲兒子車浚義(BBQ),前年為兒子升小奔波,最終「叩門」成功入讀傳統名校聖若瑟小學,現時就讀小學二年級。近日,這位廿四孝媽媽忙於陪兒子溫習應付學校中期試,不禁慨嘆:「究竟幾時先開竅?」更發帖文為自己及兒子打氣!除了車婉婉,相信不少初小的家長都會陪伴子女溫習,但如何入手是好?不妨參考以下6招高效溫習技巧,有助孩子輕鬆地溫習、更易入腦。
出名「廿四孝媽媽」的車婉婉,日前於IG分享了兒子BBQ做練習的照片,也為兒子做筆記,她寫上:「中期試來了,又係『陪太子』時間⋯ 我都好耐冇做咁多筆記啦⋯⋯ 正!」並為兒子、正在溫習的小朋友及陪讀媽媽(包括自己)打打氣!獲得不少網民為兩母子打氣。
事實上,車婉婉名校出身,在中學時期就讀Band 1的聖保祿學校,如今對兒子的學業也有一定的期望。兒子BBQ現時就讀港島傳統名牌男校聖若瑟小學(St. Joseph's Primary School)。該校為採用英語教學的津貼小學。而BBQ在升小不久早已適應新環境,去年代表學校參加朗誦比賽奪得冠軍,而在校內水運會亦贏得獎項,看來文武雙全,令媽媽車婉婉也感自豪!
而在升中派位方面,學校有直屬中學聖若瑟書院,也是港島著名男校,去年曾出產超級狀元廖俊翔,教學質素足見有保證。而過往該校更是名人輩出,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前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娛樂圈中有林海峰、陳奕迅、方力申及林家謙也是校友。
「初小」學生測驗考試,未必能這麼順利,不要單靠死記硬背,可以透過聲線扮演,甚至是肢體動作把內容演繹出來,亦是有效的記憶方法。家長如未找到適合孩子的溫習方法,不妨參考以下6招,助孩子更易入腦。
如孩子溫習時老是不合作,不願集中精神,代表他未進入狀態,勉強溫習都冇用。反而,先讓小朋友玩夠,畫畫、玩泥膠或看圖書等大腦徹底放鬆,才開始溫習。不過就不建議孩子打機、上網等過於刺激的活動,耗盡精神。記緊在事前訂立好時限,最好規定在45分鐘內,還說清楚若活動過後仍不願溫習會有什麼後果。
溫習要有次序!很多人習慣先溫最近要考的科目,遲些溫習較遲考的,但其實應要兩者調轉。換句話說,「先考」的應該編排到最後才溫習,這樣才可記憶猶新;反之,最後考的科目最先溫習,預先「打個底」,到考前再重溫,便萬無一失。
每次默書,孩子隨時要溫習20、30個生字,要他們一次過完成,是不可能的任務,專家建議把內容分拆處理。初小學生每次溫習3至5個生字,而高小學生的字量可提高至7個,因為人的短期記憶容量是有限的,最多只能記起7個(或上下限加減2)項目。至於,把內容分拆可以讓小朋友較容易應付,增加成功感,願意合作、繼續溫下去的動力就會較大。
有些孩子拿著書本,看看便算,根本未記「入腦」。因此,要具體教小朋友溫習的步驟,次序是看着生字認讀,心中背念4次或用手指凌空默寫4次;正式拿起鉛筆,在紙張上默寫出來;自行批改。如果可以正確默寫,便溫習下一個字,否則,按上述步驟重複做一次。如面對較難的生字,例如筆畫較多的中文字,可把該字放大寫在A4白板或白紙上,字體放大並可畫上圖像,有助提升記憶。
死記硬背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妨讓孩子嘗試把要溫習的內容,透過聲線扮演,再配合肢體動作演繹出來,這樣有助快速記入腦。
在完成第一次溫習後,即使當天已「滾瓜爛熟」,但兩天內一定要再重溫。不過,又未必要每天都溫,因為腦袋需要時間「消化」,專家表示:「最理想是今天溫,明天休息,後天才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