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人很重視坐月,認為在坐月期間應該休息、進補和調理身體,以達至恢復、改善體質的目的。
但原來歐美的媽媽們並沒有坐月的觀念。大家還記得英國王妃在小王子出生了一天後,就一家三口子在大眾面前亮相,從而可以知道歐美媽媽跟我們東方人完全不一樣的觀念!
我們的觀念是不管產後或產前,都建議女性盡量不要吃「生冷野」,例如冰、雪糕、魚生等,因為可能對子宮和體質帶來不良影響。
然而在西方,剛生產完的媽媽完全沒有相關的忌諱,不但可以飲用加冰的飲料,護士還會用冰袋來幫媽媽止痛呢。
東西方的飲食習慣本來就不盡相同。正常而言,一般媽媽生產後會大量流失許多營養素,所以需要立即補充蛋白質、鈣、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然而歐美人的食物中很注重蛋、肉、奶,鈣質的攝取可謂相當豐富。因此外國媽媽一早具備充足營養,所以產後也不需要大量進補。
至於香港媽媽們呢?傳統以來,坐月子時媽媽是不能到處走動、不能出門、不能被風吹等等。不過外國媽媽產後不久,就已經推著嬰兒車帶孩子上街了。
此外,運動也是幫助產後媽媽恢復身體機能和線條的良方。今時今日,相對於傳統觀念,專家們也提倡產後媽媽可以有適量的運動,只要避免過度激烈的動作,都能達到調養效果。
傳統認為結婚、生小孩都是家族的事,由懷孕到坐月子,上一代都會幫忙照顧,特別是現代香港人生活忙碌,不少父母產後都會將小孩交給自己父母看管,於是形成了隔代照顧小孩的局面。
反觀歐美媽媽的觀念是:生小孩是夫妻倆人之間的事情!加上外國法律多也訂定丈夫是可以放有薪侍產假的,而外國社區通常也設有兒童娛樂中心,讓新手媽媽們可以聚在一起閒話家常。這和香港的情況有點不同。
這樣說來,歐美媽媽產後豈不很自然?其實也不是。歐美媽媽仍然有一些規則和禁忌需要遵守!
產後幾天因為媽媽的消化能力較弱,通常少量多餐,但也要注意水分、蛋白質的補充。
情緒變化會影響身體狀況,產後婦女必須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能經常生氣,以免傷身。
其實不管東西方,產後的婦女都要避免不要操勞過度。
產後媽媽不管蹲下或是站起的姿勢都要特別講究。因為分娩拉開的肌肉韌帶還未恢復,醫生也會指導該如何動作比較不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