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934736_613335068765523_3578845880822160466_n

(圖片轉載自林盛斌微博)

 

早前小編告訴大家「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 是取決自後天努力,80% 是取決於父親的教導」,這話在面書裡引起不少迴響(重溫文章按此)。事實上父親在孩子一生的不同階段裡,擔任著不同的角色,若能發揮得宜,孩子不但能夠身心發展更全面,而且長大後能獲得較好的成就。

 

知名父職研究者、現任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院(NICHD)資深研究科學家麥可.蘭布(Michael E. Lamb)表示:「父親終其一生都應給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但父職的角色內容應按照孩子的年紀發展而變化。」

 

父親是……

不可或缺的安全第三者
在孩子0-5 歲幼年期

 

《富爸爸不如好爸爸》裡說到1 歲起的嬰幼兒需要在心理上離開母親,追求獨立個體感。由於之前一直倚賴母親,所以他們在離開的過程中或可能感到相當掙扎痛苦。此時父親必須成為那個「安全的第三者」,陪伴孩子,讓他們有自信在心理上離開母親,得以和母親以外的人建立關係。

 

具權威象徵的模範角色
在孩子6-12 歲學齡期

 

學齡期的孩子需要學習自律,此時父親應善用其權威感,為家庭設立規範,並以身作則發揮影響力,培養孩子內在的道德、是非概念與自信。

 

小時候媽媽說「等你爸爸回來就知道」,一句話就能讓使壞的孩子乖乖聽話。父母親雖然都能扮演道德規範者,但父親的角色比較適合執行管教任務。

 

成了兒子的競爭對手、女兒的第一段異性關係
在孩子
13-18 歲青春期


青春期的男孩特別需要父親在身邊作為性別認同的楷模,這樣有助孩子了解自己將來的樣子。在這階段裡,男孩傾向跟媽媽較親、女孩跟爸爸較親;而且兒子會先把父親當競爭對手,在各方面挑戰父親,隨後發展出類似父親的男子氣概。至於女兒則藉由與父親的互動,形成往後與異性相處的模式。

 

精神導師
在孩子19 歲之後

 

子女成年後,父親必須在職業選擇與生涯規劃上給予他們建議,鼓勵並支持孩子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所長。

 

雖然爸爸對孩子影響深遠,但爸爸不是第二個媽媽。父母們應依照各自強項來教育孩子,不要規定男生或女生一定要做什麼、男生一定不能做什麼等等。這樣,夫婦二人共同合才有利孩子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