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有位外表相貌堂堂,談吐大方得體的大學三年級男生,因為學業問題前來接受心理輔導。他表示雖然現在學業成績達到中上程度,但對於將來能否繼續升學或者覓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感到無能為力,焦慮不安。經筆者了解之後,發現這位年青人自小成長於一個嚴苛和親友之間傾向互相比較的家庭,接受批評多於讚賞,令他的自信心沒法建立起來。後來經過協助他提升自我察覺其優點,加以鼓勵和讚賞,重建自信,慢慢將負面的情緒轉化成正面了。
自信心的影響
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是感覺自己有能力勝任或者完成,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 是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掌握事情,所謂「自我感覺良好」,這種感覺和信念有時候會影響我們對處事的態度或決定,例如:自信心低的人面對困難時會選擇逃避,相反,自信心高的人會勇於嘗試,甚至接受挑戰,成功機會自然也會較多 (Kalat, 2005)。
自信心的建立來自那裡?
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是建立於我們過去是否有成功的經驗,亦會與他人的成就比較,而評估自己的成功機會,如果相信有機會成功的話便會嘗試;反之便會退縮。透過模仿成功人士,也會增強我們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奮鬥心,努力向前,直至達到目標為止 (Kalat, 2005),例如:近年各大電視台流行的才藝比賽,造就不少巨星,令自信能一展所長的人士躍躍欲試,希望一舉成名。比賽過程困難重重,如果參加者得到身邊重要人物的支持和鼓勵,增加自信心和認同感,便會事半功倍。所以,我們經常在傳媒上看到參賽者的家人和好朋友到場為他們打氣。
家長如何培育子女的自信心?
想必沒有家長願意看見自己的子女做事畏首畏尾,豫疑不決的樣子,不妨可以考慮以下八點:
有自信、懂得欣賞和讚美子女的優點,並予以鼓勵和支持的父母,才能培育有自信心和擁有自我效能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