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產品方便又好用,但塑化劑干擾人體激素影響一生!早前台灣《醫次搞定》節目報導,7歲男童與9歲姊姊因長期吸入塑化劑,以致弟弟性器官只有1cm,姐姐9歲來月經,事件引起公眾譁然,亦令大眾再次關注塑化劑帶來的健康問題。
腎臟科醫生陳俊宇在《醫次搞定》分享案例,指最近接觸一對姊弟,由於父母長期買外賣食物,這些食物用塑膠袋裝着熱湯,由於高溫令到塑化劑溶化釋出,干擾體內男性荷爾蒙形成,以及令女性早熟。當中7歲男童,由於長期吃外賣食物,驗出體內的塑化劑超標3倍,性器官只有1cm;而他的9歲姐姐亦因為這種飲食習慣影響了身體荷爾蒙分泌,年僅9歲已經有月經來潮,兩姐弟也受到塑化劑影響了生長發育。
塑化劑(plasticizer),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常被加入塑膠添加劑、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膠粘劑與石膏當中,以增加其柔軟性和可塑性。然而,某些塑化劑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其中一種可能的影響是性早熟。
某些塑化劑中的化學物質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影響人體的激素系統。激素控制身體的生長和發育,當內分泌干擾物進入人體後,它們可能干擾正常的激素平衡,導致早熟。當某些塑化劑中的化學物質,可能模仿或干擾人體內的雌激素(女性激素)或雄激素(男性激素),便可能導致兒童身體出現與性成熟有關的變化,如乳房發育或生殖器官發育問題。
儘管科學界對塑化劑與性早熟之間的確切關係仍存在爭議,並且研究仍在進行中,但一些研究表明,暴露於某些塑化劑(如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可能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塑化劑對人體危害仍在爭議及研究當中,家長們必須高度關注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保障嬰兒及兒童健康。其中一個方法是避免下列5個塑化劑源頭:
想避免塑化劑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平時應該留意容易吸入塑化劑的源頭;尤其是家中有孕婦或小孩,更應加倍注意,以免塑化劑對身體造成長遠和不可逆轉的影響。
日常買外賣,會用到很多塑膠或發泡膠容器,這些容器在高溫之下容易溶化,從而釋出塑化劑,在電視節目中提及的一對姊弟,就是因為常吃外賣食物,長年累月喝下用膠袋盛載的熱湯,以致吸入大量塑化劑。
平時便利店賣的飲品,多是以膠樽盛載。但其實各種膠樽的用料和可重用次數都不同。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指引,塑膠可分為 7 個類別,全部都會標示在塑膠容器上,每款塑膠的耐熱溫度與用料均不同,重點是不能多次重複使用,以免釋出塑化劑。
一般兒童玩具會標明不含 BPA、不含有毒物質等規格。但是在小型商店或網店購買的玩具,其詳細成分都沒有仔細標明,很可能未有通過安全測試,若小朋友長期玩這類玩具,很可能吸入大量塑化劑而不知。
愛美的女士都喜歡搽指甲油,然而不少香水、指甲油、髮膠等化妝品中,都使用了塑化劑作為定香劑,而且愈香的產品,含塑化劑的可能性愈高,所以建議孕婦還是少用為妙。
如前所述,在一些小店購買的塑膠製品,很大部分都是不含安全標示的。這些產品可能未經安全測試認證,其塑化劑含量更是可大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