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則媽媽因為小女兒順利入讀狀元女校而對大女兒說出:「入讀其他學校是冇鬼用的。」令大女兒自卑的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媽媽向網民討教,如何可以修補與女兒的感情。作為教育研究者,我認為媽媽一定要與女兒聯繫(connect)而非再用專制的方法去操控女兒,討好自己。其實,表達情緒也是一種「聯繫」,修補已經破裂關係第一關,必是回顧並檢討之前的衝突事件。道歉是首要的,媽媽可以嘗試和小朋友溝通,坦誠告知當時為何要衝動地用類似「冇鬼用」的情緒作表達。同時再問小朋友:「當時你發脾氣,感受如何?媽媽知道你當時一定好難受,我發脾氣時,你會否很生氣?其實媽媽都好內疚……」
昔日文章 >> 對著孩子要慎言!港媽失言講錯一句說話引發三方心結
「連繫」的威力驚人,但需要長時間的溝通及練習,並非一次道歉就能收效。媽媽可能會重蹈覆轍,在另外一些件事上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再次犯下錯誤,溝通的練習須重複練習,勇於打開心扉和小朋友一起作出坦誠開放的對話。即使媽媽短時間內未能改變態度,也要在過程裏盡量讓小朋友去表達自己情緒,而父母亦要做聆聽者的角色,讓小朋友在過程中去學會理解別人的情緒,建立同理心。當媽媽懂得尊重及聆聽孩子內心,肯定孩子的感受,小朋友自然會知道也有發聲的權利,這樣就會慢慢學懂接受別人的感受和意見。不過要注意表達情緒時,須講明大家都不能帶指責情緒,要對事不對人,否則又會變成另一次羞辱的負面經歷。
我覺得媽媽可以將妹妹的升學計劃講告知姐姐,讓姐姐在妹妹的升學問題中,也有一個角色。例如媽媽可以問姐姐覺得妹妹性格如何?可以坦白對姐姐講:「媽媽一直覺得這間學校唔錯,我們可以一齊去探討下這間學校是否適合妹妹。」當姐姐發覺自己也被重視,亦會關心妹妹,就會更加真心支持妹妹,亦理解媽媽的決定而不會感到自卑。姐姐既有參亦有自主,不但會增加支持度,亦會減少跟妹妹比較。
另一方面,媽媽需要抽時間跟大女兒反思她的學業成績,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情緒,例如「這次成績與上次比較,你覺得如何?你覺得否太深?下次如何能發揮得更好?早前媽媽投放很多時間幫妹妹升學,少了時間陪你,但我看到你能主動溫書,真的進步及獨立了不少。我很開心,我們來討論一下你有興趣的暑期活動吧……」全部由大女兒的感受講起,亦無比較成份。重點是關注姐姐的自尊心、自主性或者獨立發展。當孩子知道家人的關心和欣賞,自然有更高的「存在感」和「歸屬感」。當女兒升高中後,面對公開考試或者踏足社會面對其他難題時,就會有更好的身份認同,較少產生自卑和焦慮等負面情緒,成為一個人格較完整的人。
兄弟姊妹間的關係,非常影響孩子的成長,不能忽略。手足是彼此長遠的依靠,父母的支持和愛護都不及兩姊妹的陪伴重要。因為父母的支持是短暫的,但姊妹會是整個生命旅程的同行者。兄弟姊妹各有迴異的性格,學習能力和興趣亦有差異,大家有爭執、妒忌、比較都是成長必經階段,亦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事。媽媽如果懂得將孩子的獨特放大及培養,各自發揮長處,無論是美術、運動、創意、解難能力各方面都能各展其長,互相學習和欣賞。姊妹間自然有更多的交流和感情。在遠離媽媽的壓力下,兩姊妹可以踴躍分享自己校內接觸的人和事,視野更廣闊又無直接比較,讀不同的學校反而可能有更多話題。
電郵:growingalongwithyou@gmail.com
facebook:親沚媽媽 Change_MaMablog
IG:changemama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