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十優港姐」麥明詩(Louisa)去年3月與機師盛勁為(Keith)結婚,新婚短短一年即迎來新生命,BB日前出世,不過仍未公布BB性別。麥明詩的媽媽麥何小娟周五(28日)在IG上載三代同堂照,曝光麥明詩產後狀態以及BB正面照。看得出麥明詩抱著的BB頭髮濃密、十分搶鏡!到底BB髮量與健康是否有關?剃頭又可否令初生嬰兒頭髮更濃密?下文為大家拆解迷思。

(圖片來源:IG@louisa_mak)
麥明詩日前在IG宣佈兒子出世。(圖片來源:IG@louisa_mak)

麥明詩BB頭髮濃密搶鏡

麥明詩產後素顏上陣,皮膚白皙,精神頗佳。麥明詩抱着BB,而麥何小娟上載照片時,以墨鏡貼圖遮掩了BB的樣子,未有完全公開BB的五官,但仍可見BB頭髮濃密,非常可愛。

(圖片來源:fb@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
麥明詩媽媽麥何小娟在個人facebook專業,分享與BB的合照。(圖片來源:fb@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

BB髮量是不少新手父母關注問題,有些BB一出世已經「爆髮」,有些BB卻幾乎光頭,只有極少量毛髮。BB頭髮密度與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有關?不少人都會為BB剃頭,希望他們其後長出來的頭髮會更粗更密,此舉又是否有用?下文將為大家破解有關BB髮量的種種迷思。

 

初生嬰兒髮量多少與健康有關?

初生嬰兒髮量多寡,主要與基因遺傳及毛囊發育階段有關,與健康狀態並無直接關聯。

嬰幼兒

胎兒在母體內16至20週開始長胎毛,部分嬰兒出生時仍保留較多胎毛,而有些胎毛已自然脫落。髮量濃密者,可能繼承父母髮量豐厚的基因,或毛囊成熟較早;髮量稀疏者,多屬正常生理現象,初生嬰兒的頭髮,通常會在6至12個月內逐漸生長。

需留意的是,嬰兒髮量稀少若伴隨皮膚異常(如斑塊)、生長遲滯或內分泌問題,才需就醫檢查。研究指出,亞洲嬰兒髮量普遍少於歐美嬰兒,此屬種族特徵差異,無優劣之分。父母應觀察整體發展而非單一特徵,定期為BB作健康檢查,讓兒科醫生以專業知識評估BB的成長狀況與健康水平。

 

初生嬰兒頭髮稀少5大原因

如前所述,初生嬰兒的髮量多少原因眾多,總括而言,若初生嬰兒的髮量偏少,主要因為以下5個原因:

嬰幼兒

原因1:遺傳因素

父母幼時若髮量偏少,寶寶出生時頭髮稀疏的機率較高,此屬正常現象。隨年齡增長(通常1至2歲後),髮量會逐漸接近家族遺傳特徵。

原因2:胎毛代謝週期

胎兒在母體內生成的「胎毛」(Lanugo)會於出生前自然脫落,部分嬰兒脫落過程較慢,出生時仍殘留少量胎毛,後續將被新生頭髮取代。

原因3:荷爾蒙變化影響

母體荷爾蒙在孕期透過胎盤傳遞至胎兒,可能刺激胎毛生長;出生後荷爾蒙水平驟降,導致BB暫時性頭髮生長停滯或脫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原因4:摩擦導致局部脫髮

嬰兒長時間仰躺或頭部與床褥摩擦,可能使後腦勺頭髮脫落(俗稱「枕禿」),此現象會隨嬰兒活動量增加而改善。

原因5:營養因素(較罕見)

若母親孕期嚴重缺乏蛋白質、鋅或維他命D,可能影響胎兒毛囊發育,但在現代營養充足的情況下,此類現象極少見,父母毋須過份擔心。

 

延伸閱讀 >> 胎毛筆|人生第一份禮物!到理髮店為寶寶理髮、訂製胎毛筆

 

初生嬰兒頭髮少需要正視嗎?

初生嬰兒頭髮少,並不構成健康問題,只要寶寶發育正常,便毋須太過擔心焦慮。除非寶寶除了髮量稀少外,同時有身形細小、頭形不正常、發育不正常,或有其他皮膚問題,醫生才需要為寶寶進行仔細檢查,判斷會否有軟組織病變、基因病變等問題。

給BB剃髮有助生髮?

嬰幼兒

如果寶寶一切正常,只是1歲時頭頂仍然光禿禿,那便請父母耐心多點,等待寶寶的頭髮順其自然地長出來。有些人認為替寶寶剃頭,能讓新生的頭髮更粗壯、更濃密、更健康。這說法雖沒有科學根據,但普遍觀察所得,確是符合事實。

不過站在醫生角度,為了促進生髮而替寶寶剃頭,此舉大可不必。畢竟頭髮粗幼屬美觀與否,全屬個人主觀感覺。如果爸媽執意要替寶寶剃頭,必須留意嬰兒頭皮較嫩,加上他們未必會乖乖坐定定配合,稍有不慎,可能會弄傷寶寶,構成傷口感染的風險。最好還是請專業人士代勞,並趁寶寶熟睡時剃頭,相對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