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專家您好,
我先生一向不太理小朋友的事, 下班回家後會跟孩子玩一下(囡囡3歲) ,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對著電話的,學校的事少理,晚上睡覺也是我陪的,先生會過來講句晚安…。 孩子似乎和爸爸不太親近了, 成日話: 我要媽咪! 爸爸聽到都話: 妳有媽咪得了..唔駛爸爸喇! 他還是願意攬攬爸爸,但 「爸爸」 對他來說似乎只是一個名字… 點算?
Ps. 我亦都想話俾先生知,佢再咪都唔理對孩子心理會有什麼影響,對親子關係又有什麼影響!
感謝您的答覆!
答:
這是很多雙職家長遇到的問題-工作繁忙,回家後已累得沒有心情跟子女玩耍和溝通;而另一問題是很多父親都遇到的–缺乏參與親子時間和活動。
其實不少父親未必不願與子女相處,只是他們對於照顧年幼子女束手無策,有時更感到在家中被忽略,因子女都喜歡親媽媽多點,甚至寧願跟隨傭人姐姐也不願與父親親近。久而久之,父親恐怕被子女拒絕而不再作主動溝通,子女亦因感到與父親生疏而不願親近父親。要解決此問題,父親們應學習如何與子女親近,而母親們亦可從旁協助,促進父子溝通。
在兒童的嬰幼兒時期,與照顧者的情感連繫和接觸非常重要,此關係稱為「依附關係」。 父母往往是與子女建立「依附關係」的重要人物。 不少研究顯示,於嬰幼兒時期與父母均有良好「依附關係」的孩子,長大後的自我價值、獨立性、於學校表現、社交能力,以及與父母的親子關係等都會較好。 如父親能與子女建更親密的「依附關係」,父親亦可以同時透過接觸子女而對他們更了解。特別在兒童未能以說話表達自己時,如父親可多觀察和照顧子女,透過親密接觸及談話,父親更能敏銳地知道子女的需要而作出相應的支援。長遠來說,子女及父親雙方都會親密的「依附關係」而有更強的安全感和被愛的感覺。
父親可由日常照顧開始,幫忙太太照顧年幼子女的日常生活,如餵食、洗澡、更換尿布、扶抱等,加強與子女的接觸。當然,過程中亦可多與子女溝通,如透過眼神、笑容及說話,令子女注意父親的關愛。如子女在初期拒絕父親,母親可陪伴在則,鼓勵父親嘗試照顧子女。久而久之,父親與子女的關係便更親密了。